花48万打生长激素只长高1厘米,这届家长很焦虑?

花48万打生长激素只长高1厘米,这届家长很焦虑?

作者| 花溪

来源|积木育儿(ID:jingguanyuer)

有人说,在这届家长眼中,只要跟孩子有关的,一切皆可“鸡”。成绩不好?咱们“鸡”功课;没有爱好?特长班、兴趣班挨个儿开始试听;牙齿不齐、视力不行?那就趁小提前治疗+矫正;……只要“鸡”娃一把,就能让娃不落后其他人,甚至能领先同龄人,家长自然不会放弃。最近,有个朋友告诉我,“鸡”学习算什么?不少家长已经开始“鸡”身高了!
花48万打生长激素只长高1厘米,这届家长很焦虑?
“生长针”“打了针长得快”“突破遗传极限”……这些字眼儿,还真让我有些孤陋寡闻。都说身高是“七分天注定,三分靠打拼”,遗传不到位,再拼也艰难。但让我有些意外的是,生长针真的有!并且打过的孩子还不少。那么,到底什么是生长针?打这个针真的能帮助孩子增高吗?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花48万打生长激素只长高1厘米,这届家长很焦虑?

到底什么是生长针?

其实,所谓“增高针”“生长针”,其实就是给孩子注射生长激素。

而这种生长激素,原本只是用来治疗因生长激素缺乏而导致的儿童矮小症。

这种生长针剂,价格不菲,一年的打针费用约在6-10万元之间,比很多三四线小城市家长的一整年工资还要高。

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潘慧介绍说:

首先,生长激素是一种处方药,不是你想打就打,医生也不是说开就开的。

第二,这种针剂有严格的适应症。

对儿童来说,有以下几种情况,且有孩子的骨骺未闭合,存在长高的可能时,医生才会考虑予以生长激素进行治疗。

生长激素分泌不足所致的生长障碍;

性腺发育不全(特纳综合征)所致女孩的生长障碍;

慢性肾脏疾病引起的青春期前的儿童生长迟缓。

江苏的小雪(化名)从小就比同龄人长得矮。

6岁时,妈妈发现周围的孩子长得都挺快,而小雪足足比同岁的孩子矮了近20厘米。

上小学时,走在路上,经常有邻居问女儿小学“是不是还在上幼儿园啊?”

这一度让小雪妈妈十分崩溃,老公1.75米、自己也有1.65米,女儿怎么就不长个儿呢?

心存疑虑的妈妈,带孩子跑了好几所医院检查,最后发现,女儿体内的生长激素确实分泌不足。

在医生综合评估后,她接受了给女儿打“生长针”的治疗建议。

小雪9岁那年,妈妈将第一针生长激素针扎进她的肚皮。

第一年,小雪长高了12厘米。

继续打了半年后,小雪又长高了4.2厘米,平均每个月都会长0.7厘米。

虽然花了10多万元,但看到女儿身高终于追上同龄人了,妈妈觉得非常值。

当然,这是比较正面的案例,孩子因为正确的治疗,改善了身高。

还有我们熟知的一代足球巨星梅西,他幼年时,也是因为体内生长激素缺乏导致矮小。

花48万打生长激素只长高1厘米,这届家长很焦虑?

10岁时的梅西,身高只有1.25米,比同龄人矮了一大截。

后来,也是通过注射生长激素才长到1.70米,才成就了如今的一代球王。

所以,对于生长发育存在障碍的孩子来说,打生长激素针确实有用。

但这种生长激素针,真的适合每个个子矮的孩子吗?

答案是:未必!

生长针虽然能够帮助增高,却并不适用于所有孩子,一旦滥用,危害超出想象。

花48万打生长激素只长高1厘米,这届家长很焦虑?

每年一到假期,很多医院就会涌进一批想要帮孩子增高的家长。

花48万打生长激素只长高1厘米,这届家长很焦虑?

孩子比周围的小朋友矮很多,可以打点生长针增高吗?

我儿子喜欢打篮球,想长到一米八,医生给开点长个儿的针呗?

别人都打了,我们也想打。

……

在大多数家长的眼里,孩子的身高是头等大事,甚至比学习成绩更重。

成绩差了可以补,没有爱好可以学,但孩子一旦错过了长个子的年龄,再想长高就不那么容易了。

花48万打生长激素只长高1厘米,这届家长很焦虑?

花48万打生长激素只长高1厘米,这届家长很焦虑?

那些常规的食补加运动长高的方式,已经无法满足迫切希望孩子长高的家长了。

于是,他们追求起更“简单粗暴”的长高办法——打生长针。

尽管这种方法有可能会让人后悔莫及,但依然挡不住家长“鸡”身高的决心。

今年8月份,有媒体报道这样一则新闻: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黄轲,一天接诊了一位病急乱投医的妈妈王女士。王女士担心儿子身高偏矮,陆陆续续在各种“身高促进门诊”就诊,一年下来花了48万元,结果儿子只长高了1厘米。

花48万打生长激素只长高1厘米,这届家长很焦虑?

这并不是个例。

13岁的女孩小婉,打“生长针”1年,花了数十万,最后只长高了3CM,体重却增加了10KG。一年后,父母决定放弃打针。

男孩小沈,从15岁时打了“增高针”加药物治疗,最后身高增长了1-2CM,但因为药物里的激素,身材迅速“膨胀”,体重飙升,两个月胖了将近30斤,视觉上反而更矮了。他的父母为此非常懊悔。

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小儿内分泌遗传代谢科主任张一宁说:

药物是用来治疗疾病的。不是说我觉得矮、想长到多高,就打点生长激素,这是非常荒谬的行为。

如果给正常的孩子打生长激素,很可能引起孩子内分泌失调、骨骼生长异常、高血压、肢端肥大症等健康问题。

所以,还在为孩子身高焦虑的家长们,醒醒吧。

除非孩子真的有病理原因,否则,别对“生长针”“增高针”再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了。

长高,是需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揠苗助长的结果,只可能是“人财两空”。

花48万打生长激素只长高1厘米,这届家长很焦虑?

那么,我们怎么知道孩子是否发育正常,怎样判断孩子这一年长得多还是少呢?

对于家长来说,我们要先了解一个名词——速率。

这里有一组关于速率的数据:

孩子出生时,平均身高为50cm左右,到满1岁的时候,平均身高能达到75cm左右,即第一年的平均身高增长速率可达25cm左右。

1~2岁,孩子平均身高增长速率是10cm。

2~9岁,一般男孩每年平均身高增长速率是5~7cm,女孩平均每年身高增长速率是4~6cm。

青春前期(9~12岁),出现第二个身高猛长期。女孩平均一年能长高8~10cm;男孩平均能长高10cm以上,长得快的甚至能长高17cm。

根据这组数据,我们可以对“孩子的身高增长是否正常”做出初步判断。

比如,如果从2岁到青春前期之前,男孩每年身高增长速率小于或等于5cm,女孩身高增长速率小于或等于4cm,且保证了均衡的营养摄入,这时候就需要到医院做个诊断,排除一下有没有病理原因。

花48万打生长激素只长高1厘米,这届家长很焦虑?

那么,到医院去做哪些检查呢?

第一,可以先给孩子拍一个左手腕骨片,了解一下他的骨龄和实际年龄是不是相吻合。

如果说孩子的骨龄比他的实际年龄大两岁或者小两岁,那需要进一步到内分泌科去就诊。

其次,我们还可以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给他做一个静脉血的检测。

也就是说需要测查孩子体内与身高增长的有关的激素是不是水平偏低,比如说生长激素、胰岛素、生长因子、皮质醇及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等等。

一般来说,孩子身高增长缓慢,并不一定是病理性的,他可能受到遗传因素、营养等多方因素的影响。

只有在医生的详细诊断和建议下,家长才需要考虑是否人为对孩子的身高进行干预。

花48万打生长激素只长高1厘米,这届家长很焦虑?

据研究表明,人的身高70%~80%由遗传因素决定,20%~30%由其它因素决定。

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七分天注定、三分靠打拼。

花48万打生长激素只长高1厘米,这届家长很焦虑?

遗传身高固然重要,但是后天的“三分努力”到位了,孩子同样有机会充分发挥生长发育的潜能,长得更高。

这三分努力就是:充足的睡眠、营养均衡的膳食、合理健康的运动。

1、充足的睡眠

生长激素白天的分泌量很少,大部分是在入睡后分泌的,大概可以达到一天总量的 ¼ 到 ½。生长激素分泌的越多,就越有助于生长。

不同年龄段孩子所需的平均睡眠时间(包括中午睡觉的时间),家长尽量要保证。

年龄

平均每天睡眠时间

新生儿

20~22个小时

0~2个月

16~18个小时

3~4个月

15~16个小时

5~8个月

14~15个小时

1~2岁

13~14个小时

2~3岁

12~13个小时

4~5岁

11~12个小时

7~13岁+

9~10个小时

2、营养、平衡的膳食

孩子要想长个儿,少不了5 大营养素的帮忙,我们来看看这些营养素的代表食物有哪些。

强健骨骼保护者——钙:豆腐、黄豆、黑豆、小油菜、金针菜(黄花菜)、木耳(干)、牛奶、酸奶等。

帮助钙元素在人体内吸收——维生素D:海鱼、动物肝脏、蛋黄、瘦肉、蘑菇等。

维持骨骼正常生长发育——维生素A:蛋黄、肝、胡萝卜、红薯、菠菜、青椒、南瓜、豌豆、芹菜、莴苣和芦笋等。

奠造生命的基础——蛋白质:肉类、鱼虾、鸡蛋、大豆类及奶制品。

维持孩子的正常食欲——锌:贝壳类(生蚝和扇贝)、红肉(牛里脊)、内脏和坚果(南瓜子)等。

3、合理、健康的运动

决定孩子最终身高的还是下肢的长度,因为大腿骨占了人体高度的27%左右。要想让孩子长高,应促进下肢长骨的生长、延长。

拉长下肢的运动有很多,比如打篮球、跳绳、跑步等跳跃类运动;还有蹬自行车、游泳、体操等伸展类运动。这些都是可以帮助孩子长高的好运动。

花48万打生长激素只长高1厘米,这届家长很焦虑?
值得介绍的是,在这些拉长下肢的运动中,跳绳是最有效的长高运动。

相对于其他跳跃类运动,跳绳是唯一纯粹的纵向运动。在进行跳绳运动时,由于连续不断的跳起和落地,身体下肢肌肉有节奏地收缩,能在短时间内达到最大的运动效率。

跳起落地时,身体重量对下肢骨骼产生适宜的压力,对下肢长骨的骨骺产生持续的刺激,促进骨细胞新陈代谢,完善骨质的增强,从而促进下肢长骨良好的纵向生长和骨质增强。

花48万打生长激素只长高1厘米,这届家长很焦虑?

这项运动对促进生长激素分泌的作用最明显,刺激生长激素分泌,促进儿童长高。

最后我想说的是:

每个人生来就不是那么完美,有高有矮,有胖有瘦,但只要遵循了正常的生长轨迹,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结果都不会太差。

记住,孩子的身高问题没必要拿来攀比,药物的发明也不是让家长们“鸡娃”的。

花48万打生长激素只长高1厘米,这届家长很焦虑?
如果文章对你有所帮助别忘了文末点个【在看】噢~——

版权声明:
作者:穆妈妈
链接:https://www.qinzitree.com/2021/09/1052.html
来源:亲子树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