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溺爱,父母需要让孩子学会感同身受,引导他可以从这件事做起
孩子1到2岁这个时间段,父母们经常会担心他们遇到各种各样的磕磕绊绊,想尽办法让他们生活在一个没有任何危险的世界里,过了一周岁的孩子,孩子的变化可以说天天都不一样,本来学习走路的时候还踉踉跄跄,过一个礼拜就可以行走自如,所以有时候我们很庆幸自己没有把孩子给父母带,毕竟他们成长中的这些精彩的时刻,有了我们的参与,才有了更好的见证。
在我家里的教育理念首先是你想怎样让别人对自己,你就先怎样对别人,有一天我们一家三口在床上玩,孩子不小心把头撞到了床沿上,自己哭了两声以后也就没啥事了,看到孩子没什么大碍,我们也就没有去理他,让我们感到欣慰的是,孩子居然没过一会儿主动去磕他头的床沿边上摸了一下,嘴里头还振振有词的说“没事儿,没事儿,不痛了”,此刻我认识到是我们的教育已经开始发挥作用。
我们一直教育孩子撞到别的物体,要为对方先着想,你疼他也疼,是不是应该替他揉揉?所以当孩子撞到一个物体的时候,如果没什么大碍,那么他会先去抚摸那个物体,这次的一个事情就让我看到了日常灌输的力量,我们常说要教育孩子学会换位思考,不要只是在意自己,而是也要为别人去着想,有时候就是这样一些简单的举动,就能够让他们在以后的生活里受益匪浅。
其次,拒绝溺爱孩子,要做到不要太把他们的苦恼当一回事,当我们去医院给他们打疫苗,我只是当走在路上被石子不小心磕绊了一下,如果他们放声大哭,那就让他们尽情的哭去,孩子需要情绪的释放,他们不懂得故作坚强,因此哭闹只是一时的宣泄。
如果孩子一哭,你就去拿个吃的喝的,或者想尽招数的去哄,那么日后依赖心理逐渐形成,孩子的情绪将会更加的不好控制,小时候都控制不了情绪,长大后成年人的世界岂不是更让他们脆弱到崩溃?
还有,最好就是不要太把他们当一个宝,有些家庭怕打扰孩子睡觉,甚至做到了一种苛刻的地步,比如说不让发出任何一点点声音,上厕所甚至都不可以冲马桶,怕孩子一起来就哇哇大哭。
对于这件事,我只想说孩子的特权,不要以任何形式而存在,一切优待都将是他们日后的枷锁,人是社会性动物,本身就要学会适应环境,把孩子当成掌上宝,那日后怎么能让他们放手一搏呢?大家对这件事有何看法?评论区留言讨论一下吧!
在育儿的路上,我们都是新手,如何更好照顾孩子,可以关注我,和我一起探讨育儿路上那些事吧。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