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走路最佳时间,很多父母却误入“歧途”,别为此影响孩子一生
此为原创文章,欢迎个人转发,未经许可请勿抄袭。
大多数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快一点走一路,因为很多俗话都说走路快的孩子聪明。而有些家长却觉得孩子生长一切随缘,孩子早晚都会走路,家长无需强行引导。事实上,孩子学习走路是有最佳时间段的,在这个时间段,家长是要做好引导的,若是错过,就会影响到孩子后续的生长发育。
有些孩子到了两岁依旧只会趴在地上爬行,可是孩子的家长却一点都不着急,觉得孩子总归会走路的,不急这一两年。但是,这种放任式教育观念却在无形中伤害了孩子的正常发育。每个孩子的生长发育情况都有所不同,但是大体上的生长阶段差距不大。一般的孩子在9~15个月左右,就开始陆续学习走路。在孩子开始学习走路的六个月后,便可以走得很稳当了。
可是,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性格和做事的方式。有些孩子刚刚学会爬行,就像尝试着站起来走路,即使他常常摔倒,却还是坚持要站起来走路。
而有些孩子,如果第一次学走路摔倒了,便会害怕走路,不愿意再站起来。对于家长来说,要保持平常心,不要和别人比较,只要孩子是在正常时间内学走路,就不算晚。
作为父母,在孩子学习走路的过程中,要做好陪护的工作:
1、搀扶孩子
当家长发现孩子开始尝试站立时,家长可以主动上前辅助宝宝的腋下,帮助孩子前进,这种方式可以避免孩子摔倒,对走路产生不好的印象。在搀扶孩子的时候,家长要注意姿势,不要单个牵拉孩子的胳膊或者手,因为孩子这个时候的骨骼还非常脆弱,一旦摔跤,父母用力不当,就会伤害孩子的手臂。此外,家长要注意时间,每次不要超过五分钟。
2、在一旁保护
走路不是一天就可以练成的,孩子也是在不断的练习中变得熟练。在这个过程中,家长要根据孩子的熟练情况,改变自己的陪伴方式。从主动搀扶变成在一旁保护,只要孩子的安全不受影响就可以。
但是很多父母在陪护的过程中容易犯错误,一不小心就影响了孩子的发育:
1、穿大的鞋
孩子的生长速度是非常快的,所以很多家长出于经济实惠的角度考虑,总是会给孩子买大一码的鞋子,可以让孩子多穿一段时间。殊不知这种做法非常错误,孩子在穿大码鞋子的时候,很容易摔跤,造成身体上的伤害,甚至对走路产生抵抗心理。
2、使用学步车
很多家长觉得自己搀扶孩子总是需要弯腰,所以便购置学步车,觉得这样即解放了自己也方便孩子。可事实上,学步车早就被明令禁止给婴儿使用,并且,学步车不仅帮不到孩子,反而会影响孩子的身体健康。因此,家长还是趁早扔掉学步车。
总而言之,每个孩子的生长节奏都是不一样的,家长大可不必心急,配合孩子的节奏,帮助孩子循序渐进的学会走路,是对宝宝最好的帮助。
如果觉得文章对你有帮助,请点赞转发一下吧。在育儿的路上,我们都是新手,如何更好照顾孩子,可以关注我,和我一起探讨育儿路上那些事吧。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