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又哭又闹可能有这些原因

宝宝来到这个世界后的第一反应就是啼哭。对于宝宝的啼哭,各位家长不必太过忧虑,因为小宝宝哭多笑少是自然规律。但对于宝宝哭声所表达的意思,爸爸妈妈们确实应该了解一下,这样才能更好地安抚宝宝,使宝宝健康成长。

宝宝又哭又闹可能有这些原因

1.环境太吵

如果宝宝的哭声里带着烦躁不安的情绪,爸爸妈妈们应先尽可能地让周围的环境平静下来。

把灯光调暗,让屋子里的声音降低,减小手臂的摆动幅度等,可以先把让宝宝躺在床上任其发泄一会儿,然后看看能否安抚好宝宝。

2.身体不舒适

宝宝卧位不舒服、衣服过紧、蚊虫叮咬等,此时宝宝的哭声烦躁,皱眉,四肢扭动。

根据具体情况,让宝宝感到舒适后即可停止啼哭。

3.饥饿

宝宝常在喂奶后2~3小时啼哭,哭声较短,声音不高不低,长短均匀,平坦而富有节律。与此同时可见宝宝转动头部并张开嘴巴左右觅食。

吸入奶后,宝宝会立即停止啼哭,吃饱后便可安然入睡。

4.尿布浸湿透

常在吃完奶或睡醒后,宝宝的哭声长短不一,高低不均,没有规律,还会边哭边活动小屁股。

待换上干净的尿布后,宝宝有了干爽的小PP,就会停止哭闹,或玩耍或入睡啦。

5.感到孤独

这种哭泣常在宝宝吃饱入睡前或玩耍前,哭声长短不一,无节奏感,常哭哭停停,断断续续,并且时不时会睁大眼睛左顾右盼。

如果抱起宝宝安抚后就停止了哭泣,放下后又开始哭,多半是因为宝宝感到孤独啦,想要你们陪他玩。

6.温度太高或太低

宝宝常在室温高或衣服被子太厚时啼哭,哭声较高,并且四肢乱蹬乱伸,伴有面部及全身出汗,自己蹬开被子后,哭闹即停止。

爸爸妈妈此时可用手去摸摸宝宝的额头、脖子和耳朵等暴露在外面的部位,如果宝宝脖子和耳朵后面有汗,那表示太热了;如果这些地方很凉,则温度太低,需要给宝宝添加衣被。

7.感到疼痛

此时宝宝的哭声无规律性,声音较高且长而有力,多为阵发性,忽缓忽急,不觅食,身体活动没有特异性。

这时喂奶不会让宝宝安静,反而会继续哭闹。这些有可能是肠绞痛、胀气、外耳道疖、皮肤感染等疾病导致的症状,应及时请医生诊断。

8.病情严重

此时宝宝的哭声没有规律,声音低沉,短而无力甚至呈呻吟状,同时全身反应淡漠,不吃奶,发热或体温异常。

发现这种情形一定不要拖,及时带宝宝去医院检查吧!

9.受到惊吓

宝宝受到惊吓或打击时,哭声高而尖,回声长而短。

宝爸宝妈们这时要迅速找到原因,并加以处理哦。

你知道吗?

事实上,适当的哭闹可以锻炼孩子的心肺功能,促进胸廓、心、肺的发育,还能促进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的发育。

所以,宝爸宝妈们以后再遇到宝宝哭闹的时候,除了根据不同原因安抚宝宝,还要注意培养宝宝的独立,这样对宝宝的身心才更。

图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谢谢

版权声明:
作者:穆妈妈
链接:https://www.qinzitree.com/2021/09/889.html
来源:亲子树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