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岁前,给孩子建立足够的安全感比什么都重要!
幼儿时期,特别是在3岁以前,是一个人建立安全感的关键时期。如果父母在这个阶段特别关爱孩子,孩子一生都会特别有安全感。
有安全感的孩子,情绪会比较稳定,性格会更自信,遇到事情不会想逃避,而是想要着手解决,能很好地融入集体。
然而现在许多父母忙于工作,将孩子托付给爷爷奶奶照顾,频繁的环境转换容易让孩子心理产生抛弃感,充满对失去爱的恐惧。
安全感有多重要?
心理学家埃里克森在研究儿童人格发展时指出,安全感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孩子幼年时期建立的。
每个人的安全感,需要家庭成员一点一滴的构筑,虽然它看不见摸不着,却比物质上的满足更加重要。
人的两类基本情感,爱与恐惧,在感受到被爱的时候产生满足和安全感,在面对威胁的时候产生恐惧,只让人焦虑和逃离。
这就像银行存款一样,爱在储存着安全感,而恐惧症在支出。
如何构筑孩子的安全感?
所有的安全感,都来自爱,而且是孩子想要的爱,能够感受得到的爱。亲子关系中的安全感,是母婴关系中一项重要的发展任务。
01 找出孩子不安的原因
孩子没有安全感一定是有原因的,父母首先应分析一下,是什么引发孩子安全感缺失的呢?找到它,并且改正它。
在这个过程中,父母要经常抚摸和拥抱孩子,这会让孩子产生亲密感和安全感。
02 不要吝啬说出“我爱你”
这对孩子很重要,孩子需要这种直观的表达。
如果孩子是因为一些大自然或外在环境上引起的恐慌,父母可以寻求心理治疗师或其他音乐、艺术等方式进行治疗,协助孩子重建安全感。
03 注意积极回应孩子
父母及时地回应,会让孩子会觉得很安心和稳定,有利于孩子安全感的建立。
父母给孩子的感觉应是这样的:无论何时,我都会及时的、温暖的、可预测的回应你。你可以尽情说出真实的感受,展现真实的自我,并且发自内心觉得踏实。我喜欢你、重视你,你有掌控自己的权力。
04 及时正面鼓励
对孩子的勇敢行为及时鼓励,传递正能量时要夸张一些,这是积极的心理暗示。
千万不要总和别人谈论孩子的胆小,你觉得孩子没听见,其实他能够察觉到,有时也能够听到,这样的心理暗示可不好。
05 有效陪伴
父母全身心的陪伴也可以很好地提高孩子的安全感。在陪伴的时间里,你只属于孩子,不要一会儿玩手机,一会儿忙工作,否则都是无效的陪伴。
陪伴非常有效的一种方式就是游戏。在游戏的过程中,父母与孩子有很多的肢体接触,这对孩子安全感建立十分有益。
另一种方式就是睡前陪伴,睡前父母可以陪孩子一起阅读、讲故事、聊天等,都是很好的亲子交流方式。
06 主动助力成长
自主权留给孩子,成人为孩子购买图书、玩具、衣服、用品时往往会结合自己的喜好来选,而孩子却不一定喜欢,有些甚至让孩子害怕。
建议家长能够在同类物品中找到价位、样式差不多的几种,让孩子从中挑选自己喜欢的,这样大人、孩子都开心。自主的孩子,也是勇敢的孩子。
07 给孩子一个安全岛
对于一些比较小的孩子,父母还可以给孩子一个安全岛,即安全基地,它可以是一个人,一个地方,一件玩具,乃至一种爱好。
妈妈通常是孩子的第一个安全岛,孩子在妈妈身上可以得到安全的回馈,后期才会建立自己的安全岛。
比如:睡觉时一定要牵着着妈妈的手,或是无论去哪里都要带着一个娃娃,在这里,妈妈手和娃娃都是孩子的安全岛。
快速读懂孩子情绪背后的需求,了解孩子为什么粘人,帮助孩子建立安全感。
即使是身为成人的我们,也会受到安全感的困扰,出现各种心理问题及行为问题,进而影响幸福感。
所以,切莫让“安全感缺失”,成为孩子一生的功课,从现在做起,一切还来得及。
来源网络,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