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疑馆 | 孩子从小哭闹,折磨人,怎么办?-亲子教育心理学

答疑馆 | 孩子从小哭闹,折磨人,怎么办?-亲子教育心理学

by 壹心理优秀答主们

我女儿今年9岁,脾气暴躁,一点小事就哭闹不止。
平时聪明活跃,爱与别人交流,在学校里也是好学生,也有很多朋友。
而发脾气时,真的像精神病一样。
每次发完脾气,她也是很乖很懂事的样子,那没过几天老毛病又犯了。

陈抒云Shirley: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中科院心理所硕士
她的主页

孩子之所以会这样子哭闹,说明她的内心压抑了非常多委屈和憋屈的情绪。
妈妈可以去回想一下,除了在穿衣这件事情上还有没有其他什么事情,比较容易激惹到孩子的情绪?
在我猜测,有可能是她从小在穿衣服这件事情上被大人控制的太多。孩子没有办法为自己做主做选择。
但是因为孩子太小,她无法表达,所以她就只能够用这样子的方式来发泄来抗拒。其实我会好奇的是,一个孩子都已经到九岁了,她其实可以为自己穿衣服做选择了,为什么还需要姥姥和妈妈同时为她做主?
孩子之所以会有这样的一个情绪,很大一部分是因为她没有办法自主选择,一直在受大人的控制。
包括她会把自己锁在房间里面,她其实就是想表达,她需要独立的空间,不需要你们来管,不要你们的入侵。在过马路这个事情上有可能不是因为姥姥把她弄疼了,姥姥去搂孩子的这样一个动作,对于敏感的孩子来说,其实心理意义上,就是要跟她粘合在一起,会激发起孩子内在的无法独立的愤怒和情绪。
所以她会把姥姥推开,甚至是把衣服给脱掉,我觉得她都是在表达她的情绪,她的意愿,她的需要。
有可能在生活当中,姥姥对她的控制太多了,不允许她有自己的意愿,她才会有这样子的一个反应。一般孩子12岁进入青春期,到了青春期孩子的自主意愿会更加的强烈,如果现在这个孩子就有如此强烈的情绪反应,父母是需要重视的,家人是需要做出改变的。要不然时间久了,这个孩子会出问题。

第一,父母要学会把独立自主,把生活的权利和责任交还给孩子。
让她学会自己为自己负责,孩子之所以没有办法为自己负责,那也是长期被控制,她的乖是因为什么恐惧,不是一件好事!
因为她不敢相信自己,所以父母要告诉孩子,即使犯错了也没有关系,要接纳和允许孩子犯错,让她自己来。

第二,允许孩子有情绪,但是释放情绪的方式需要让孩子改变。
如果她难受,她愤怒,她哭她喊她叫,可以让她自己一个人在房间里面释放完了再出来。
告诉她,她是可以释放情绪的,但是她不能用情绪伤害到别人,如果她用这样的方式对待别人,别人是可以选择走开的。用这样的方式是威胁不了别人的,她需要用语言表达出来,告诉你们,她的感受,她想要什么。
同时,她表达出来的,作为家长要学会尊重和看见。

莫非:优质回答者
ta的主页

思考了两天才来回答。几位精华答主说得非常好,也都紧扣主题:即孩子这样,是在表达意愿和感受,家长需要尊重和认同。由于咨询师的工作性质决定,一般言语非常温和,这也体现职业素养。但就容易让题主感觉这个问题并不严重。孩子有问题,首先要反省父母的教养方式,而不是质疑孩子。关键在父母身上。身边有个案例与此非常相似。

女孩,也是这样,有两个明显不同的人格特征:
“平时聪明活跃,爱交流,爱动脑,是好学生”“发脾气时,她就像变了个人。。。哭闹像精神病一样。。。”
在10岁左右被家长发现这种情况,由于发脾气次数没那么频繁,家长没当回事。
进入青春期以后,天天闹得全家鸡犬不宁。。。
做长程心理咨询后,孩子母亲终于意识到:孩子没问题,自己的言行有极大的问题。
要改善孩子的症状,先要改变父母的言行。
当这个母亲从内到外发生变化之后,孩子也完全改变了。
题主的孩子已经9岁,如果发脾气过于频繁,必须得重视起来。从反省家长的教养方式开始。

Aurora:中科院心理所硕士/美国NGH/ABH协会催眠师
她的主页

不知道每一次小孩脾气暴躁、闹情绪完之后大人的态度是以顺从她而结束呢?还是等她发完脾气之后,这件事情不了了之呢?一个孩子脾气暴躁,有可能是两种原因:

第一种是父母对孩子的控制和管教过多,使得这个孩子压抑了很多的愤怒,没有学会恰当的情绪管理和自我表达;
第二种原因是当她发脾气的时候,大人不得不顺从她,她在用发脾气的方式来控制成人,因为当她发脾气的时候成人拿她没有办法。我猜测这二种可能性都有。

有可能是家长和孩子的互动方式,因为管教过多,而孩子不得不用这种发脾气的方式来对抗,把衣服脱掉,当众哭闹,把自己反锁在房间里,等等对抗的方式来表达内在的不满。
这个孩子没有办法说不!也许当她说不的时候,家长是不尊重的,而当孩子真的哭闹耍赖,蛮横不讲理的时候,家长又是拿孩子没办法的,选择妥协。
这只不过是家长教会了孩子,用哭闹耍赖的方式是可以的。
所以家长需要思考的事,是怎样的行为的回应把孩子养得如此蛮横不讲理。
对于一个九岁的孩子,她还必须要用像婴儿似的哭闹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意愿,
这就意味着当她正常表达的时候,家人是没有办法听进去的。
因为看起来她与外人的交流是正常的,她也知道如何与人交流。但是在家人面前却不可以。
所以家长要做的事情是:
当这个孩子能够正常的去表达自己的意愿时,家长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以及足够的肯定赞美认同;
而在于她用蛮横不讲理,暴躁哭闹的方式来表达她的对抗时,家长需要一次又一次,耐心的跟孩子说,请你好好说话,妈妈愿意听你说,请你不要用这样的方式,而不是选择结果和行为上纵容她,但同时对于孩子正常的意愿表达选择忽略。

要纠正一个孩子的偏差行为,首先家长需要反省自己在教养方式上面是否存在偏差。

Sunny:百科小精灵,你身边的移动图书馆
ta的主页

不知道孩子从小到大一直都是这样激烈的、行动化而不是付诸语言的表达方式吗?
如果是,可能要考虑孩子在心理发展的早期阶段有一些“创伤”,这种“创伤”影响了她情绪生活的成熟发展。“付诸行动”的表达方式,本质上是自身缺乏言语化的表达情绪的能力,需要在养育者的引导下慢慢习得这种能力。
家长可以试着去理解她的内心世界,去探索她一般对什么情境更加敏感,当她的“暴怒”发生时,她的内心世界中有怎样的情感,当准确的理解达成,并用言语的方式替她表达出来时候,慢慢她也能学会用相同的方式。再就是邀请她一起“事后反思”,这个反思并不是反省和责怪,而是在平静状态下一起去“复盘”之前经历了什么,了解她对自己“暴怒”行为的看法,以及她的情感的发生和变化规律。如果和孩子的沟通有困难,也可以找一位精神分析取向的咨询师通过游戏的方法来帮助孩子实现心理成长。
宜早不宜迟,因为有些成人在遇到特殊情境也会像孩童般如此暴怒,年龄越大越难改变。

人生答疑馆 · 订阅号
你的心理学互助·成长社区

~~~~~~~~~~~~~~~~~~~~~~~~~~~~~~~~~~~~~~~
* 文章来源于网络。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版权声明:
作者:穆妈妈
链接:https://www.qinzitree.com/2021/12/1766.html
来源:亲子树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