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疑馆 | 如何看待原生家庭的意义?-亲子教育心理学

答疑馆 | 如何看待原生家庭的意义?-亲子教育心理学

by 壹心理优秀答主们

很多热门公号都在批评原生家庭被大众滥用了,
应该如何看待原生家庭?如何看待它对个人成长的意义?

王胖子:希望我的文字能够治愈你
ta的主页

应该如何看待原生家庭才是更好的?

答:接纳原生家庭,只有接纳它才有可能认识,真正认识到了原生家庭就是更好的
如何看待它对个人成长的意义?

答:原生家庭对个人成长的意义,认识它了是积极意义,不认识便是消极意义,事物发展的关键在于批判继承,不去认识何来的批判继承。题外话:原生家庭滥化现象可能是心理学发展历史进程中需要经历的过程,把一个潜意识的东西上升到意识层次或许这已经是一个进步。

但面对眼花缭乱的原生家庭治疗如何分辨呢?
一个简单的方法:过于夸张化往往便是不成熟的治疗方式。

王金现:国家二级咨询师

原生家庭对每个人的影响,那是每个人生命最初的烙印,是每个人基本人格形成的基础。

比如说安全感、亲密感、信任感等等,直接来源于早年的依恋关系。
而这些,跟母婴互动,跟母亲的品质直接相关。比如说个人的自我价值感、自主选择、自尊等等,也许跟父亲的影响是分不开的。但是,关于原生家庭的那些心理学理论,充其量不过是一个局部的理论而已。
比如说,父母是一个巨大的影响者。

但是,每个生命都自始至终没有放弃选择。
虽然有主动的有意识的和被动的无意识的选择。难道说,个体心理的发展,不是自己选择的结果?而只是被影响的结果?
父母是一个巨大的影响者。有人抱怨父母在没有具备做父母的能力的时候,就生下了自己,那是极其可恶的。

可是,到自己成年后生育了孩子后发现,自己同样跟父母一样,什么准备都没有来得及做。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就在于,没有担负起自己改变的责任。

空白:用心等待,属于你的终究会找到你
ta的主页

原生家庭只是我们的一个成长环境。人是时时刻刻都在改变的,这个在生物学和物理学上有很多实验可以证明。人改变的方式:思想——环境——感受——新思想——新环境——新感受……一直往复持续,从生到死一直如此。原生家庭也的确是一个切入口,从意识到环境,到感受,到新思想的形成,能进入一种觉知状态。
事实上,从这3个方面都能进入到“带有意识的觉知状态”。你如何对待“原生家庭”,也是你自己意识主导的。你把它当成觉知的切入口,那对你是非常有益的;你把它当成是逃避自己的借口,那它会一直使你处在痛苦中。我们永远都是以自己为主导的,“原生家庭”也应该作为看到自己的工具,而不是逃避自己的借口。

问答小助手:【心理问答】小助手,世界和我爱着你
ta的主页

总结一些在跟优秀作者、答主们讨论后的观点和想法

1、原生家庭有影响,且影响范围很广,但不起完全“决定性作用”,的确是我们都认同的。

2、大众在使用原生家庭的时候,有逃避的成分,但也有觉察的成分,原生家庭是我们开始解构自我,重新整合自我的一个比较好的切入点。

3、原生家庭是心理学提出的一个角度,ta对我们是否有乐观的归因风格、焦虑或安全的依恋模式、饮食习惯、自我评价……以及专注力、意志力等等,都有较不同程度的影响关系——但是否对『人格』有影响,是否以对『人格』的影响作为“原生家庭”的影响程度判定标准,是需要另外去讨论和分析的。

4、原生家庭正在被被更多人知道,而不可避免的,其中会部分人是找借口的,但这一定是有坏处的吗?这还不知道。就像女权被更多人知道,即使有一些人滥用了女权的名义,是有坏处的吗?这还不知道。这属于社会心理研究的部分?

5、似乎现在只要有一个词太多人使用,大家就会逆反,去批判,好像叛逆一样。比如”女权“,”人间不值得“,之前的网络流行语,是批评那些使用的人开始对战呢,还是科普正确的概念更需要呢?

6、一个客观事实是,人们在成年阶段,改变的机会非常少了,需要消耗很多的意志力、金钱和时间资源,而对一些人来说他们不具备这样的资源。

7、我们可以允许努力”自我改变“但是失败的人存在吗?那如果失败了,自我攻击更好呢还是外界归因更好呢?

~~~~~~~~~~~~~~~~~~~~~~~~~~~~~~~~~~~~~~~
* 文章来源于网络。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版权声明:
作者:穆妈妈
链接:https://www.qinzitree.com/2021/12/1811.html
来源:亲子树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