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丧偶式”育儿必将迎来“丧子式”养老?-亲子教育心理学

“丧偶式”育儿必将迎来“丧子式”养老?-亲子教育心理学

作者:鲁林希
来源:鲁林希(ID:lulinxigongzhonghao)
原文标题:“丧偶式”育儿必将迎来“丧子式”养老?——哈佛妈妈引鲁豫、郦波唇枪舌战

我是演说家,现场删节版:https://v.qq.com/x/page/v08310tr4en.html

(演讲全文)

01
网上流传着这么一个段子,描述了当爸和当妈的区别:

对于妈妈,我们的说的话最多的是:

“妈,我衣服在哪?”
“妈,咱们晚饭吃什么?”
“妈,我能出去么?”
“妈,我饿了”……

而对于爸爸,说的最多的话是:

“爸,我妈在哪?”

是不是同一个世界,同一个爸妈?

但我今天来不是想讲段子的,我想让大家一起思考几件事:

为什么社交平台上的母婴专栏热火朝天,
父婴专栏却查无此词?

为什么开家长会的、
医院陪护的90%都是妈妈和祖父母?

为什么妈妈陪孩子,天经地义;
爸爸陪孩子,却要被交口称赞?

这些让我们习以为常的现象和声音其实真的很可怕。因为如果我们仔细想想,在养育子女这件事情里,直到今天,我们从来都没有把父亲和母亲,放在对等的位置上。

02
去年的冬天,我在骨科诊室门口遇见过一位产后不到半年的母亲。她不满三十,但看起来年过半百。散乱的长发随意的挽着,穿着不成套的居家棉服。她的背因为生养孩子而腰肌劳损,弯曲得近乎有90度。我看着她就这样一个人,弯着背,扶着腰,一步一挪地去拍片子,去找医生,去配药,我听着她诺诺地应承着医生多卧床休息的告诫。然后她走出医务室。站在医院的门口,给她的老公打了一个电话,她说:“喂,我疼得实在受不了了,你能来接一下我吗?”

你猜怎么着?电话那边传来了老公不耐烦的吼叫:“你知不知道我工作累死累活,就中午这么点时间休息。你不能自己打个车回家吗?你连带个小孩事情都那么多,矫情给谁看!?”

更可怕的是什么?更可怕的是那位母亲挂了电话,脸上没有丝毫的愤怒。她笑笑向我辩解:“男人忙,女人管孩子,苦一点累一点,应该的。”

应该吗?应该吗?

我们期待着每一位女性去做一个100分的妈妈。可是我们有没有想过,100分的妈妈听上去很美,但是它只不过是裹着糖衣外壳的“丧偶式育儿”。 母亲们自我牺牲式的育儿观念,它教育不出一个优秀的孩子,更维护不了一个家庭的幸福。

如果一位丈夫他听不到婴儿一次又一次的啼哭,他也一定感受不到妻子在每一个不眠夜里的绝望。如果一位丈夫他没有在一天里第20次尝试把孩子哄睡,他会觉得换尿布、拍嗝、哄睡都是小事,它们都不值一提。

03
每一个丧偶式的家庭里,都有一位大包大揽的妈妈,和一位什么都不做的爸爸。

我认识的一位韩国父亲,儿子娶了一位中国媳妇儿,在中国举办了一场盛大的婚礼。婚礼仪式上,这位传统而古板的韩国父亲,他走上了舞台,颤抖着打开了红色的文件夹。

他没有先说感谢,也没有说祝福。他在这个充满喜庆的节日里,开口却是这样的一段话:

“儿子,今天你结婚了。

你小的时候,因为爸爸的公司工作很忙,所以你是每天幼儿园最后回家的孩子。

你从五岁就开始一个人烧饭,照顾弟弟妹妹。13岁的时候,你和爸爸一起去美国留学,可你连带去学校的盒饭午餐也没有,每天饿着肚子。你14岁的时候,爸爸回了韩国,你留在了美国。直到今天,十年过去了……时间过得真快呀,当年那个还不会说话的小孩子,怎么就要结婚了呢?

儿子,爸爸想向你道歉……”

这位父亲,他花了一年的时间学习中文,用两个月的时间准备这一分钟的演讲。他站在聚光灯的底下,面对着近千位来宾和自己的双亲,他放下了作为韩国男人的所谓的尊严,放低姿态向自己的儿子说着对不起。

这位父亲就是我先生的爸爸。

他发言的时候,我穿着白纱站在旁边。当他生硬地说出第一句普通话的时候,我的眼泪就下来了。可我的先生,他在我的身侧,表情一言难尽。在一起的那么多年里,他很少谈到他的父亲。但我知道,先生从小几乎没有对于父亲的一点快乐回忆。在一个大男子主义的家庭里,男人不应该做家务,男人不应该照顾孩子。

我的先生告诉我,刻在他脑海里的,只有他的母亲,在辛劳工作之余,在默默照顾三个孩子饮食起居之后,躲在厕所里悄声哭泣的背影。

“从那个时候起,我开始恨我的父亲。我觉得他是我和妈妈共同的敌人。”

我想我的公公他花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准备这一番话,只不过是试图在儿子成家立业之时,在错过20年之后,走近儿子的生活一点点,了解他多一点点。

可先生和他父亲的和解,换不回父亲零参与的童年,换不回他一个人在美国漂泊的十年。因为孩子的牙牙学语、蹒跚学步,孩子所有的第一次,这辈子也就只有一次。

就好像我先生说的那样,“我会尊敬我爸、会爱戴他。但说实话,我没有办法像爱妈妈那样地去爱他。”

04
如今我的先生也成为了一位父亲。他算不上是什么完美的爸爸,但他在努力还原一个爸爸本该有的样子。他陪我参加了所有的产前培训,他在我生产的时候握着我的手大声地指导我呼吸,他是小区楼下妈妈阿姨堆里唯一一个的男人,也是早教班里鹤立鸡群的年轻男性。他愿意替我分担本该由他承担的那一半,不仅仅是因为他对我的爱护和尊重,更重要的是,他经历过,所以他懂得: “我不希望我老了的时候,也体会一次我爸爸的悔恨。”

其实一个孩子就算没有父亲的陪伴,无论如何他也都能长大;一位妈妈就算没有丈夫的帮忙,苦一点累一点也能把孩子拉扯成人。但是我想问问所有已经成为父亲和即将成为父亲的男人们:你们舍得吗?你们舍得让那个在新婚之夜承诺要照顾保护一辈子的女人一个人辛苦操劳默默流泪吗?你们甘心吗?你们甘心“父亲”这两个字在你们孩子心中它只是一个没有感情色彩的代名词吗?你们能忍吗?你们能忍自己的孩子不爱甚至是恨你们吗?

我们总说:母爱似水,父爱如山。丧偶式的育儿不应该被视作玩笑,更不应该被这个社会所默认推崇。丧偶式的育儿必将迎来丧子式的养老。爸爸妈妈各50份的付出,不仅是因为妈妈需要、孩子需要,它更是所有爸爸们的自我救赎。

作者简介:本文已获得公众号鲁林希(ID:lulinxigongzhonghao)授权转载。鲁林希,22岁,哈佛大学教育学院人类发展与心理学硕士。是妈妈,是妻子,也是女儿。在这里,我将分享自己的留学、育儿体验。爱与被爱,都是很温暖的事情。

排版:小明 Spencer

~~~~~~~~~~~~~~~~~~~~~~~~~~~~~~~~~~~~~~~
* 文章来源于网络。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版权声明:
作者:穆妈妈
链接:https://www.qinzitree.com/2021/12/1876.html
来源:亲子树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