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熊孩子撑腰的父母,背后真相是?-亲子教育心理学
文:芒来小姐
来源:三点一弯钩(ID:sandianyiwangou)
01骂人的家长,别甩锅抑郁症
深圳一家书店里,一个写论文的女孩不断被拼桌的小孩打扰。女孩提醒孩子母亲,希望她管管孩子,结果遭到了谩骂。
https://v.qq.com/x/page/c3006zdprfx.html(点击即可观看视频)
孩子母亲在书店里大声谩骂女孩十几分钟,书店出面协调也没用,最后女孩只能离开。
视频很快在网上发酵,网友一边倒指责孩子母亲的不应该。
孩子母亲很快站出来反击:
“我有产后抑郁症,骂人是因为控制不了情绪。”
这恐怕是抑郁症被黑得最惨的一次。
抑郁症患者确实会感到别人处处针对他,但这是一种向内攻击,不断在内心上伤害自己。
当众骂人正好相反,是向外攻击,要去伤害别人。
所以触发书店谩骂的,恐怕不是抑郁症,而是另一个原因:
家长尝试从孩子身上,给自己的童年找补。
02为什么熊孩子常常是规则的破坏者?
并不是所有孩子都是熊孩子,很多小孩还是很有教养的。
大家所反感的,是没有教养、不体恤、给别人添堵、破坏力的熊孩子。
简单点来说,熊孩子之所以惹人反感是因为他们打破了大众内心的规则感。
比如在公共区域,熊孩子对路人恶作剧,路人提醒家长。
遭到家长指责:你就不能让让嘛,跟小孩子较什么真!
新闻里还有熊孩子把孕妇推下楼,只为了求证会不会流产。
熊孩子被教训之后,熊家长抱怨:下手太狠了,把孩子背都打肿了!
而我们最容易碰到的,恐怕是亲戚家的熊孩子上门,祸害东西、搞砸家具。
熊家长安慰你:他还是个孩子啊,你别和他计较!
虽说,有的熊家长,在有孩子之前就不怎么样。
但更让我们困惑的是,有的熊家长没娃的时候明明是个好人,为什么突然就变了呢?
心理学可以给我们答案。
人类学家费孝通认为,父母眼中,孩子常是自我的一部分,子女是他理想自我重生一次的机会。
也就是说,在很多家长的眼里,孩子并不是孩子,而是家长的自我的一部分。以前不如愿的事,这回能在孩子身上都如愿了。
自己学习成绩不好,逼着孩子在亲戚朋友面前背唐诗;自己不会画画弹琴,逼着孩子学画画学弹琴。
这都是家长在实现自我,而忽视了孩子的需求。这些孩子都活成了家长的傀儡。
如果小时候总被爸妈责备,那这个孩子长大成为家长后,就会有强烈的欲望,不允许任何人责备自己的孩子,保护自己的孩子。
他不是在保护自己的孩子,他是在保护童年的自己。
这就是给自己的童年找补。可恨,也可悲啊。
孩子其实并不需要过多的干涉,也会慢慢达成成熟,这也是佛洛依德的看法。
佛洛依德:儿童有一种自然的内驱力,经过几个有序的阶段,即使父母没有引导,他也会自己达成成熟。
如果家长在童年期没有成为父母的傀儡,而且有足够的成长空间,那么他不需要在成年后在自己子女身上找补。
熊孩子的父母为什么奋力去捍卫自己孩子行为的不合理呢?
因为熊孩子被责备的情景,唤起了熊家长童年的心理创伤。他只有捍卫自己的熊孩子,才能得到慰藉。
如果你阻止熊家长维护自己的孩子,他们会感到非常委屈:
“我小时候受了那么多气都忍过来了,现在好不容易长大了,凭什么我的孩子还要受气?”
所以,跟熊家长讲道理是最难的。
你跟他谈道理,他跟你谈为人父母不易;
你跟他谈良知,他跟你谈孩子小需要爱护;
你跟他谈公德,他跟你谈尊老爱幼人人有责。
就算你有一万个对的理由,也别指望熊家长认一个错。
他们不是不知道对错,而是当了家长之后,他再也不想认错。
“对错根本不重要,全世界都以我为中心才重要。”
熊家长比孩子,更缺少无条件的爱。
03孩子应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接触的来访者多了,我发现大人和小孩有一个共性:
小婴儿不舒服,但说不出哪里不舒服,就会哭;
成年人心里堵,但说不出哪里堵,就会骂。
曾经有来访者指着我破口大骂,用很多恶毒的言辞诋毁我。
透过这些谩骂,我看到了一个爹不疼娘不爱的大哭孩子,怒火一扫而空。我感到怜悯,心平气和的让他骂了十分钟。
在咨询室里,这是正常的,仅仅是一种宣泄。
一个在咨询室骂人的来访者,在孩子和外人面前,同样可以是一位高素质、高自控力的好妈妈。
然而在大街上就不一样了。
缺乏是非判断、无底线捍卫熊孩子的家长,对其他人的伤害还不是最深的,最受伤的是他们的孩子。
心理学家温尼克特说:每个儿童都是一面镜子,孩子的性格会诚实的反映出家长的潜意识。
如果孩子做错事,家长理直气壮地撑腰,孩子便会以自我为中心,从他人身上索取很多的关注。
包括但不限于恶作剧、攻击他人、侵占公共空间、威胁他人财产等。
我一个朋友家里,就来了熊孩子,把他心爱的东西给弄坏了。
熊家长没有让人失望,拒绝道歉。
我朋友于是把熊孩子暴揍了一顿,两家从此也断了联系。
朋友的做法固然不值得提倡,但是他要求熊家长道歉的做法,也谈不上对。
孩子犯了错,最好的做法是用孩子听得懂的说法,平静地告诉他:你做错了事情,干扰到别人,妈妈认为你应该道歉。
然后一字一句教孩子,如何表达道歉,如何正确地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给孩子撑腰、替孩子道歉,都不对。
让孩子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才是真正让孩子受益终身的言传身教。
04熊家长,是时候关心一下自己了
现在,我们知道孩子制造的麻烦应该由孩子自己承担。
是时候聊一聊熊家长了。
家长的童年创伤,无法从孩子身上得到弥补,也不该借着“父母”的身份谩骂撒泼,这对自我成长毫无效用。
如果发现自己对孩子有太多的自我投射,那么第一步,家长要注意识别自己的情绪。
孩子被别人教育了,是不是孩子真的做错了?
我感到气愤,是因为孩子被冤枉,还是因为我曾经有类似的经历呢?
还是说,我真的太累太焦虑了,外人的一些言语就让我炸了呢?
答案有很多,不断地自我对话,能帮助家长了解自己真正的情绪来源。
正如我的一位来访者哭诉孩子不听话:
“我自己都还是个小女孩,怎么可能为另一个小女孩付出那么多?”
为人父母,焦虑、烦躁、无力,都是正常的。
从零养育一个小人,多难啊。
当我们找到情绪的来源,才能面对情绪,与情绪相处。
然后,你或许会知道,是时候停下那些对自己、对他人的攻击了。
无论大人还是小孩,内在都是孩子,都有接受教育的成长空间。
而教育的本质,正如德国哲学家卡尔。雅斯贝尔斯所说:
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教育是有温度的,如果你对自己负责任,时间会馈赠你成长,这份成长也会滋润他人。
——The End——
作者简介:芒来小姐,资深男女观察员,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新书《姑娘,活得大气才够精彩》全网火热销售中,51个活得大气的故事和心得,告诉你长得漂亮不如心态漂亮。微信公众号:三点一弯钩(ID:sandianyiwangou)
排版:小鲸鱼,林洁愉
~~~~~~~~~~~~~~~~~~~~~~~~~~~~~~~~~~~~~~~
* 文章来源于网络。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