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有你,余生我愿奉陪到底-亲子教育心理学

感恩有你,余生我愿奉陪到底-亲子教育心理学

文:Emily Reynolds
来源:SelfMindnSocialBrain(ID:SELF_BNU)

感恩父母

小时候,你是我的依赖;

长大后,我是你的靠山。

无论你变得多老,我都会握紧你的手,陪你慢慢走。

01
父母在我们长大成人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早在童年,他们就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从我们的音乐品味到我们的社会价值观,无论是好是坏。

现在,新的研究表明,我们到中年仍会十分依仗父母——至少是在健康方面。

俄亥俄州立大学的亚历山德拉·基斯林(Alexandra Kissling)和科琳·雷切克(Corinne Reczek)发现,我们和小时候一样依靠母亲:我们向她们寻求建议,希望她们能帮助我们渡过如身体状况欠佳等的难关。

而父亲更像是“警示寓言”,是告诉我们什么不该做的例子。

02
为了探究这种现象,研究小组对中年子女进行了90个定性访谈:被试是45对年龄在40至60岁之间的男同性恋、女同性恋和异性恋夫妇。

研究小组采访这些夫妇时,考察了他们的父母及其姻亲对他们的影响。

每个与配偶分开接受访谈的被试都被问到有关自己的健康状况和与家人关系的开放式问题,例如“告诉我您与父母以及配偶父母的关系”。

研究还引入了更具体和有针对性的问题,包括“父母如何为处在困难时期的您提供支持”和“您的姻亲是否与您谈论他们的健康状况”。

03
毫不奇怪,许多被试说家人在自己生病或受伤时提供了帮助,例如在手术后帮忙,或者在癌症的诊断和治疗时提供物质支持。

这种帮助不但使其伴侣和孩子感到幸福,而且常使其伴侣能够在照顾他们的同时继续工作并料理家务。

但是,有37位被试将父母形容为“警示寓言”——这是说父母对他们的健康产生了积极影响,但是是通过警示他们来实现的。

父亲的警示效果尤为明显。基斯林说:“接受访谈的成年子女谈论了他们如何被父亲的不良生活习惯影响,例如吸烟或酗酒。他们真的想确保自己没有犯同样的错误。”

相比之下,母亲不断帮助成年子女可能与“密集母职”有关——这个观点认为母亲不但是孩子的主要照看人,而且把一切都投入到育儿之中,并常将后代的需求放在自己的需求之前。

基斯林解释说:“这种程度的关爱永远不会结束。母亲会一直这样帮助孩子,即使孩子已经成年。”

但是,我们能从这些结果中得到多少是有争议的。

自我报告不总是最准确的衡量影响的方法:我们的许多行为都与我们在纸上所相信或感觉到的说法背道而驰。

我们很容易联想到,判断我们与父母的关系可能尤其如此:正如研究人员指出的那样,我们通常与家庭成员“紧密相连”,这意味着我们不总是有情感上的距离来判断这些关系如何影响我们。

而在家庭关系复杂棘手的情况下,结果可能更是如此。

04
该实验的样本数量也很小,只有90。而当你放眼更大范围的人群时,会出现众多类型的家庭内部人际关系。

在非传统的家庭环境中——例如单亲家庭或同性家庭,该实验的发现可能不适用。

而在如今这个正在重新商讨和考虑性别规范的社会中,我们很难说这些特殊的关系和关于父母角色的假设会持续多久。

同时,育婴假的进展可能意味着“密集母职”的观点逐渐消退:例如,传统上母亲可能要承担大部分照顾孩子的工作,但这绝不是一成不变的。

但是我们的父母确实影响着我们的健康,这项研究也的确为我们如何看待这种影响提供了重要见解。

尽管我们可能不总是对家庭关系的运作有最准确或最客观的理解,但了解我们体验家庭关系的方式仍然是值得关注的。

——The End——

感恩有你,感谢所有的小鲸鱼们,没有你们的支持,也就不会有壹心理的今天。为了回馈每个厚爱壹心理的鲸鱼宝宝,我们此次联合王亚南一同打造“15天爆棚自信心打卡计划”,不仅有机会赢得《自尊知道答案》这本新书,还有超大公仔、精美礼品等豪礼等着你,期待你的报名和参与~~~

作者简介:Emily Reynolds 微信公众号:SelfMindnSocialBrain(ID:SELF_BNU)北京师范大学“自我研究组”公号,关注人格,社会与神经视角下的“心灵与自我”研究

排版:小鲸鱼,林洁愉

~~~~~~~~~~~~~~~~~~~~~~~~~~~~~~~~~~~~~~~
* 文章来源于网络。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版权声明:
作者:穆妈妈
链接:https://www.qinzitree.com/2021/12/2081.html
来源:亲子树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