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加油站之四:钱这个事儿,你跟孩子说了吗?-亲子教育心理学

父母加油站之四:钱这个事儿,你跟孩子说了吗?-亲子教育心理学

有人说,和来访者讨论钱和性两个问题,是心理咨询师成熟过程中的里程牌。我觉得,对于家长来讲也是这样。
很多爸妈从不在孩子面前谈起这个话题,更不会主动给他们钱;

还有些则相反,把物质奖励和学习挂钩,用来激发学习动力;

另外一些会经常提起这个事儿,或者是自己赚钱好难,或者是为孩子花了太多钱,等等。

这中间有两个误区。
01.不谈钱不拿钱就可以不面对这个现实问题了吗?

你在家里不说,孩子仍然会面对这个问题,小到帮大人买日常用品,大到想买双和同学一样的鞋子,几乎事事离不开钱。

如果不提前让他们对这个工具有所了解,就有可能事到临头,完全没有概念。

比如,有些孩子只觉得某件东西漂亮,不会理性衡量价格和价值的关系,还有的孩子总是抱怨妈妈讨价还价丢脸,让他拿家里收入模拟当一个月主管才发现过不到底。

这些都和平时关于金钱了解太少有关。
还有的家长觉得小孩子一旦有了钱会总想着怎么花,影响学习。

有点荒谬哦!他想着如何要到钱不费精力吗?不认识钱的孩子就都专心学习了吗?

这些基本的生活能力相比于老师教的知识,是应该更早教给孩子的。
02.外在的刺激和内心的负疚感能持续促进人成长吗?

虽然几乎每个人都因为墙上的小红花坐端正过,但理论上我们不主张长期使用外在奖励诱发某种行为,而是尽可能将外部约束转为内部动力。

很简单的道理,你拿十块钱买孩子进步一名,有一天他全班第一了,再也没办法得到钱,该用什么力量学下去呢?或者,他觉得十块钱已经不能成为动力了,你有能力再不断加码吗?
因为对不起别人而加倍努力的情况与此类似。开始时可能有效,但当遇到重大困难时,常常没法投入全部精力面对,而是有一部分在不停地纠结欠的“债”,甚至可能为了回避情感负担放弃任务或者断绝人际联系。

成年人决定养育一个孩子,这被认为是一个成熟的个人决定。那么后面花多少钱多少精力,花到哪儿,应该有思想准备,能承担后果,不必拉扯别人。
如果了解了关于谈钱的这些误区,具体的应对措施就比较简单了。
首先是心境坦然。

孩子大了,要学会认识钱管理钱,就像他应该在家里做必要的家务一样,是成长的一部分。

不要怕,要早准备。另外,要坦然面对自己的经济条件。

有些家长觉得自己穷很丢人,就特别怕孩子提起钱的事儿;还有些平时忙着挣钱管孩子少,总想用花钱的方式补偿。

这些大人要看开放下,你的事儿是你自己的,和孩子谈这些时要本着如何让他成长,而不是规避或者疗愈家长的痛点。
其次,在操作层面注意几个问题。

1.经济条件,孩子年龄,实际能力一致原则。

意思是根据自己收入,孩子对钱的了解程度和管理能力来设计小步骤的练习计划;

2.培养积极的心态。

比如,渴望和追求财富很健康,“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有些孩子确实特别有理财能力可以大加肯定;

3.时刻警惕被钱掩盖的其他问题。

要帮助孩子理解,钱能做很多事情,但不能满足所有需求,并学会识别人际困扰,内心孤独能精神方面的麻烦也可能以需要更多钱的面目出现在生活中。

钱是个好东西,能自己赚钱,能和孩子谈钱,都是家长们需要修炼的能力哈!

文:劲松
责任编辑:殷水

~~~~~~~~~~~~~~~~~~~~~~~~~~~~~~~~~~~~~~~
* 文章来源于网络。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版权声明:
作者:穆妈妈
链接:https://www.qinzitree.com/2021/12/2111.html
来源:亲子树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