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疑馆 | 29周岁男生,无法信任任何人,我该怎么办?-亲子教育心理学
by 壹心理优秀答主们
从小是处于打击式的教育长大,不管发生什么事情,父母都会打击我,讽刺我,哪怕是他们完全地错了,他们也会用一句,我是你爸,我就算错的也是对的。来打击我。
现在已经完全独立了,但是我对社会上任何人都报着质疑的心态,总觉得都是想利用我,没办法去信任别人。我该怎么办或有老师推荐?
左手边的流年:一直都是好天气
ta的主页
我刚回答了一个有关原生家庭的话题,同样适合你的问题。
【原生家庭的巨大影响】
看了你的描述,肯定绕不开原生家庭这样的话题。我们人的一生中有两个家。一个是我们从小长大的家,有爸爸妈妈,也许还有兄弟姐妹。另一个是我们长大以后,自己结婚成家的那个家,我们把第一个家叫做原生家庭。
原生家庭给人带来的影响是深远的,很多人终其一生都没有摆脱原来家庭给自己带来的伤害,后天很多情绪问题和交际模式都烙印着其深深的印记。
我看过相关的心理书籍把原生家庭带来的负面影响归为九类,分别是:
1.完美主义:爸妈一直是要逼着你做超过你自己的能力的事。
2.过度高压:任何话不允许你说,只有他们说。这个家只有他说,没有你说,因为这样你做了许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
3.过度溺爱:总是让你去做明知不可以做的事,事实上是顺着你的心意去做的。
4.过度保护:总是过份担心,过度焦虑,什么事都不让你做,要帮你做。
5.过度惩罚:虐待性,常常被关到一个地方之类。
6.忽略:他们太忙碌了,整天看到她们回家出门;还有一种情况不是因为她忙,而是兄弟姐妹竞争造成。
7.拒绝:父母亲很冷漠的,即使就是一个孩子,也没有办法和孩子亲近,,这与她自己的原生家庭有关的。
8.性侵:在小的时候被性侵过的,通常是被亲人、熟人、父母的朋友和邻居等。
9.父母关系恶劣:影响最大的是亲密感,责任感,很容易走极端,还有一个受影响的是安全感。
有一句转载很多的话: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
而似乎谈到原生家庭,聊不幸的人多,说幸福的人太少。
【错误的教育方式】
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教育理念
“三天不打,上房揭瓦,老一辈说的话没有错,孩子可不能太惯着,毕竟严父出孝子。”
教育方式一直是热点话题,不管是宠爱式教育还是冷漠式教育,培育起来的孩子都会有相应的成长问题。很多专家都说不能宠爱孩子、不能过分的打骂、训斥孩子、不能对孩子太冷漠,家长要懂得找到之间平衡的点,结果很多刚有孩子的父母无所适从。
现在孩子的家长大都是八零后九零后,接受过现代教育,也大多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深深体会到上一代教育上的偏颇,特别是那种不管父母做的对错都以一句“我是为你好”“小孩子就要听爸妈的话”,就和你父亲那样即便知道自己有错也要狡辩也要霸道的骂一句“我是你爸,我就算错的也是对的”。
这样的教育环境下长大的孩子,一般在有自主意识之前都会特别压抑束缚,然后在青春期出现对抗性的叛逆,释放出长期被压抑的愤怒,甚至报复性的回击父母扭曲的爱你的方式。
于是感到作为权威受到挑战的父母则不会反思自己的错误,只会一味的严厉批评子女的叛逆,直到屡次的争吵终于造成了亲情的裂痕。当有能力独立生活的时候,被家庭伤害的自己宁愿长期漂泊在外也不愿意回家去面对貌似熟悉却陌生的父母。
【所谓打击式教育造成的后果】
说到底,根本不存在什么打击式教育,打击就是打击,打击的目的可能包含了教育,但更多的是对子女的否定。它造成的阴影非常深远,却长期被社会传承下来。有什么后果呢:
1)异常暴躁
长期遭受爸爸妈妈的训斥,内心也就已经形成了这样的习惯。自己犯错—接受打骂—依旧犯错—爸妈生气,父母初衷可能是好的,避免孩子养成不好的习惯或者犯错,只是选择的方式不合适。
以后面对自己无法控制的事情时,还是会以暴躁的状态去面对,甚至在解决问题时,还会采用比较鲁莽的方式,以暴力手段解决。
2)更加自卑
从小就遭受到了爸爸妈妈的毒打对父母是较为畏惧的,根本不敢去抗拒父母的安排。心理上受到很大的创伤,偏偏父母是孩子最为亲密的人,他们都以这样暴躁的方式去应对孩子,孩子更也会看不到自己身上的特点。
即便毒打孩子已经很少了,但是言语上的刺激依旧是强大的,而且还有侮辱性的话来刺激孩子,就不用说孩子受到的打击有多大了。
3)缺乏安全感
长期遭受冷漠氛围影响的孩子来说,容易缺乏安全感,谁让他们完全感受不到父母对于他们的关爱呢。孩子都是依恋父母的,可是在这样的相处模式里却又无法至亲进行沟通,内心是极度痛苦的。相反,宠爱式育儿,孩子表现出来的状态是较为开心的、愉悦的,虽然过度溺爱也有很多不良的影响,这是另话了。
【生活中到处可见的打击不尊重孩子的景象】
家长们很少把孩子当作是独立的个体,会在方方面面去控制自己的孩子,然而只有尊重孩子,给他自己的空间,他才会最大程度上发挥自己应有的能力。
我们很容易见到这样的场景:
当孩子因为某方面的表现被人赞扬的时候,一旁的父母都忙不迭的进行贬低,刹那间就熄灭了孩子产生更浓厚的兴趣和爱好。甚至更容易听到这样的言语
“你看看人家谁谁谁,才这么大就能读这么多字,你都要上小学了,什么都不会。”
“人家都能考满分,你骄傲什么”
“某某某什么都会,你就知道玩”
“大家都学得会,你怎么这么笨,你个猪脑子”
…….
【家长的打击和否定不仅不能起到教育孩子的作用,还会让孩子变得越来越糟!】
父母总是说他们不够好,听着听着他们也就会觉得自己很差劲,从而丧失了努力的动力,变得一蹶不振。
当他们长大后就不会正确表达自己真情实感,和人相处也始终找不到和谐的模式,仿佛一个刺猬要么孤独自处,要么互相伤害,甚至都不相信自己值得他人喜欢还有爱。
最终,人生不管在他人看来多么有成就富有,自己就是不幸福。自卑成了最大的烦恼,于是反过来也容易非常自负,这就无法和人正常交流沟通,离群索居,甚至即便自己穷困潦倒也不愿回家见父母,毕竟比起孤独来,那种心灵上的折磨打击更加血淋淋到让人惧怕。
自童年时期对孩子的打击,早就让孩子为了保护自己,日积月累建立起和父母之间的围墙,当孩子长大成人之后,他们会选择彻底切断和父母之间情感的沟通。
这样的父母会把孩子的快乐视为最大的敌人,直到人生终结都不承认自己对孩子造成的人生阴影。很多子女与父母断绝关系甚至反目成仇的现实,子女都会被冠以不孝和白眼狼的名声。殊不知,有些父母一直在等孩子的一句感谢,而孩子一直在等父母道歉。
【终其一生都不会意识到自己错误的教育方式的父母】
少数父母或许看到子女成长路程上的经历,会有反思,然后和子女沟通,相互磨合改善相处模式,只是更多的是继续这样的相处模式,就是孩子有了自己的家庭也如此,于是这样的模式一代代传下去。
很多人会有这样的抱怨,即便好好坐下来和父母沟通,当自己再做错事,父母指责自己的语气和二十年前一模一样。我们改变不了他人,就不用奢求这样的观念根深蒂固半生的父母能改了。
【要怎么去和父母相处,如何获取幸福的自己】
毕竟还是要与父母相处,那只有学会强大自己,学会自我调节学会发泄情绪,让他们对你的打击言语仿佛落在棉花上不出声响。
那么怎么面对自己当下的精神状态呢:社会上任何人都报着质疑的心态,总觉得都是想利用我,没办法去信任别人,现在没有一个知心朋友。
1)无条件的爱自己:他人给的赞赏、鼓励、支持、机会都是外力。
从自己的内心中升起的向上的力量是生命的内力。爱自己,就是不把自己封闭在小小的自我里,敞开心门,全然地接受看到、感受到的这个世界。就是活出内心深处想要活出的那个自己,让自己时刻活在轻松、自然、平静、自在、喜乐里!
对他人的不信任质疑其实也是你内心对自己的不认可不宽容,讨厌自己,不接纳自己。
等你多去做些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体会多一点的亲密友情,找回自我,就会对自己友善,自然就会对他人产生信任感,变得温暖阳光。
2)培养自信心:打破自己不够好的想法。因为长期被打击后,自我评价是很低的,那么不敢和他人深度交往也有一定是因为担心他人对你的评价是不好的,你的价值观里会过分注重他人对你的评价,那么与其让他人的评价和看法继续对你造成伤害,不如干脆不去接触。
这个自我修复是个漫长的探索过程,一旦有所突破,那么你的生活就会轻松,拥有了真正的自我,也会与原生家庭和解,实现人生的超越。
熊猫君刘女士:心理从业人员,逻辑小怪物,热爱生活
ta的主页
您好,我是熊猫君刘女士
活在长期难以信任的自我矛盾中,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因为,不信任意味着我们总会“有所保留”的付出,而恰恰因为我们内心无法给出那份信任,身边的人也会渐渐疏远我们。你一边体会着不信任他人的恐惧一边又因为自己不可能信任而被排斥。你分析的没有错,原生家庭的确没有在你原本应该建立【自我信任体系】的时期培养你对这个世界的善意。这会导致你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焦躁不安】这种纠结可能在你年少的时候,还不会对你的生活造成巨大的矛盾。因为我们小时候哪怕总觉得“别人对我们不是真心的”,我们也不会受到太多的敌意和伤害。毕竟我们身边重要的人不多。可是,当我们成年以后。我们会遇到父母以外越来越多人。一起念书的【同学】,一起工作的【同事】,商业上的【合作伙伴】,生活中有交集的【普通朋友】,耳鬓厮磨的【恋人】……这个时候,我们不在像过去一样能和全世界为敌。我们往往需要小心翼翼的去筛选,那些能够付出真心的人,和他们产生交集。我们才会逐渐拥有自己的【社会角色】。可是,问题就来了。当你长大以后。“社会上任何人都报着质疑的心态,总觉得都是想利用我,没办法去信任别人”每次你想要坦诚的去和别人交流的时候。你的【潜意识】里,总有一种声音要告诉你,“这个人是坏人……他们并不是真的喜欢你,他们接近你肯定有一些不可告人的目的,他们会伤害你……”你突然就无法真诚的面对那个在你身边的人了,你想象着这个人笑容背后的敌意,所以无论如何,你都无法在给出真诚。可让你痛苦的是你内心还有另外一种渴望。这种渴望也同样强烈你渴望【被爱】【被需要】【被善待】你希望能找到亲密的挚友,你希望能得到爱慕的女孩,你希望能得到别人的掌声。你看,你内心里面两种欲望完全是矛盾的,就如同天使和恶魔。——————————【信任】是人与人交际稳定关系的基础和前提,在这种关系中,有两个重要的角色,一个是【被信任者】另外一个是【信任别人的自己】。【信任】本身就是一种情感的付出。人都是自私的我们都希望自己可以“毫发无伤”。不冒风险,同时我们又期待别人把我们当成重要的人为我们付出感情。我们想永远是某种关系的主动控制者。用我们最少的情感资源,换得别人对我们最多的付出和投入。但是,这个世界上一种关系的存在,必须由【双方共同维系】根据心理学里面的交换理论。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必须要得到等量的回馈才能建立稳定。你信任你的朋友。你对他吐露你的心声,你和他一起喝大酒一起打篮球打游戏,告诉他你遇到的痛苦,陪伴他渡过难关,他遇到不懂的问题的时候,你帮他分析,他职场遇到麻烦,你想办法和他一起解决。你的朋友就会觉得你在乎他的感受,他也会以不同的方式回应你,下了班一起聚餐,你难过的时候他打电话安慰,逢年过节他也会给你送上祝福。你信任你的恋人。你陪她一起经历春夏秋冬,聆听她的焦虑不安,天冷的时候给她披上外套,她遇到麻烦的时候你挡在她的身前,情人节把礼物放在她的床边。她生病的时候你彻夜照顾她。你的恋人就会知道你对她付出了真心,她也会在你苦闷的时候陪在你身旁,在你孤独的时候安慰你,和你一起渡过富有和贫穷。你信任你的同事工作的时候,认真的和他们协调,遇到问题积极的和他们反馈,团队协作的时候努力的为项目争取利益。你的同事才会觉得你靠谱,以后合作的时候才会和你齐心协力,遇到一些麻烦的时候才会对你伸出援手。【信任】这种东西,从来都是你来我往。相互作用。所以,当你对别人产生怀疑,当你总觉得别人话里有话,当你总害怕付出多一点就会吃亏,当你遇到事情的时候总觉得自己被利用。别人也会感受到你的凉薄。然后对你敬而远之。你想要得到这个世界的温暖你就必须要学会的第一件事就是用温暖去拥抱这个世界。———————朋友,我知道过往年少的经历,让你不自信,你的父母总在暗示你,你不够好。长此以往,你就会觉得自卑。而自卑的人,总都觉得自己不值得所以,你不觉得任何一个人靠近你一定是纯粹的好意,他们都想利用你。他们不是纯粹的欣赏你,而是想从你身上捞点好处。最后离你而去。这种恐惧支配了太久。你太害怕【被伤害】所以你给你自己的心灵围上了一堵高墙。这是你潜意识你的防御机制在作祟。【你自己都不信任自己】诚然,这个世界上的的确确有很多人骗局,感情诈骗,同事勾心斗角,各种各样的事情的的确确在发生。我们害怕自己被别人当作傻子。可是,人生就是如此的啊。你会被需要被重视被爱,你也有可能被背叛被伤害被出卖。如果我们因为害怕这些风险而把自己完全封闭起来,我们就是“温室里的花朵”,永远都感受不到真正的善与恶。成长的第一步,就是学会爱和付出。勇敢的去接受任何一种可能。只有你真正走出了你心中的墙壁。你才能真正拥有那些在乎你的人。——————————我的建议如下:【1】先学会自信,提高自己的自尊。我是一个值得被爱的人么?我有哪些优点和缺点?你必须要直面自己,认真的分析自己的长处和短处,然后才能了解事情的全部真相。而不是一个人在疯狂的猜疑。先学会自己欣赏自己吧。接受自己的美好的一面和不好的一面。对自己有一个真实的客观的认识。【2】学会逐渐放下防备,慢慢的付出。付出是一件很勇敢的事情,这意味着我们不再自私,我们开始学会给予这个社会力所能及的关爱。你可以尝试着去福利社给孩子们捐衣物,尝试着去老人院做义工照顾老人。去资助一些贫困的学生。去给流浪动物送食品。一点点的来。你会发现付出没有那么可怕。而当你感受到他们对你的赞誉和温柔的回馈的时候,你会感受到世界对你的善意。然后慢慢的恢复和一些朋友们的联系。不要计较过去的那些小事,逢年过节也送去温暖的祝福。和同事们下班一起去聚聚,听听他们对工作的看法,团建的时候积极的参与,努力的工作配合别人完成目标。热情的和别人打招呼。渐渐的,你会发现别人看你的眼神不再那么冷漠,你会发现不再是一座孤岛。【3】尝试去做做心理咨询,找一个心理咨询师帮你用专业角度分析你的问题,舒缓你的焦虑。由于你的情况持续了比较长时间,你的心态和情绪都不是特别稳定,找专业的咨询师给你做一系列的训练。慢慢地打开你的心扉,————————以上就是我全部的分析和建议。我们人永远都是有【社会属性】的。我们总会害怕被伤害又渴望被温柔以待。在这个世界上。没有多少人能够活成一座孤岛。我们总要经历信任的考验。去爱吧,去付出吧,去拥抱这个世界吧。不要害怕受伤。我们终将会幸福
秦不二:伪心理学的经济学硕士
ta的主页
楼主,首先道一句:这些年不容易,真的。你的【无法信任别人】这一情感问题的内核实际上【由于童年不愉快的家庭成长经历导致的在处理新人际关系时的暗示型心理怯弱】。具体地说,在你“仇恨”以及“不信任”他人的背后实际上是怕在新的关系中被主导,甚至是被拒绝。挖的更深一点,是你的潜意识怕对人际关系感到失望,因为你目前并不具备对于不好的,让你失望的人际关系【如职场陌生同事】的处理能力,以及对美好的,你怕失去的人际关系【如爱情】的控制力。问题到这已经清楚了,这种渴望光明怕失去&惧怕黑暗想躲避的心理让你过得很辛苦,甚至于在遇到需要处理人际关系的时候,会下意识的让自己的反应变得【僵化,不自然,虚假以及厌恶】。解决的思路大致如下:① 请勇敢。人生数载,千般面孔或许都是过客,从简单的人际关系入手【这一点由于每个人环境不同,请自行判断】,不要怕失败或者拒绝。② 请相信并寻找爱情。有时候找到另一半能打开你的心结,遇到喜欢的女生就去追【当然,前提是你得先经营好自己,外表,工作状态。未来规划,身体素质,谈吐等等】③ 请学会借助网络平台用文字表达自己【这里不是说让你去撩或者约】,而是在一些兴趣部落或者高素质的论坛里多与人交流,你会发现彬彬有礼,谈吐不俗甚至是热情洋溢的人,让他们感染你。④ 请运动。运动产生多巴胺会削弱心理暗示带来的不愉悦感。⑤ 请尝试养宠物。有时候如果从人际开始太难,不如从与宠物互动开始。祝好,愿心生阳光,勇敢向上。
Juner.S:Juner.S是宝宝
ta的主页
看了题主的阐述,个人对次表示同情,你活的很辛苦!♪换个角度,或许更能帮助你理解自己、理解父母。在大部分中国式的家庭中,父母处于强大、权威的一方。如果换一个角度去看待我们的父母,他们可能也是一个受害者。他们也是被野蛮的驯养,没有人教他们学会尊重、包容、自爱……所以,为人父母也不懂得给予孩子尊重、包容、爱护和支持。他们选择在孩子的身上重复自己的成长历程,用长辈教育他们的方式来教育自己的孩子!♪家庭环境原生家庭的重要性很大程度上在于父母和孩子相处的模式。一般情况下,父母在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会起到以下几个作用:1、作为孩子与外界沟通的桥梁,帮助孩子认知这个世界。2、通过情感输出,帮孩子树立自尊心、自信心、自我观,教会孩子自爱,搭建内心世界结构框架的雏形!3、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培养孩子的各项能力,影响孩子的思维,为孩子的独立生存创造条件!4、满足孩子成长的基本条件,照顾孩子健康成长。在题主的阐述中可以看出,野蛮的教育方式,缺乏尊重的相处模式……给你带来了不安全感。压抑、不信任、不安全、没有建立起良性的亲子关系联结……无一不促使你想要独立、逃离家庭和父母!♪人们的相处,是需要关系连结的。★首先我想再一次的重申:每个人都需要关系连结来满足自己的需求。不论是基于何种动机,建立起来的友情,亲情,爱情,无一不符合我们的利益和情感需求!而关系联结的基础条件便是信任!我们都需要首先学会表达自己的善意,首先付出信任,懂得如何回应别人的信任。才能够学会建立良好的关系连接,回应他人的情感需求!★★信任,就像是一次风险投资。我们需要通过首先释放自己的善意,付出自己的信任和别人关联。但是我们都无法控制和预料,眼前的这个人是否值得我们付出信任(风险)。如果我们的付出得到了良好的回应。那么你会收获到一个朋友,一份友情。反之,也可能会被辜负,对你的情感造成伤害!★★★信任,是一种感受。是信任让我们把自己的后背交给别人。如果我们没有信任,那么内心便是不安全的!每天所接触的人或者是事物,都会因为不确定性/潜在的风险让你感到不安全!我们的食品是否健康,上班时候的地铁是否会发生事故,走在路上是否会遭遇意外,你的同事会不会伤害你的利益……这些都是需要客观存在的风险!但并不是每一个人都生活在恐惧之中!因为风险是概率性事件,因为信任,也因为坦然!♪至于建议★其实,我鼓励你在独立生活的时候,能够给自己一些安全感!这部分安全感来自于你的工作、你的收入、你的能力……他们为你的独立生存带来了保障,也可以帮助你应对风险!★★我也鼓励你首先付出信任!如果害怕被辜负,如果害怕被利用,那么就去找一些和自己没有金钱利益、也不会对自己造成二次伤害的朋友吧!生活中相互理解、尊重,鼓励,分享……这个过程可以帮助你成长,带你体验关系联结过程中带来的心理需求的满足。但最重要的是希望你能够在这样的关系模式当中找回安全感和信任。学会情感输出,给予他人尊重、理解、帮助、支持和回应!★★★安全感的来源,一方面是外部事物给你带的感受。另一方面,也是来自于自己对生活中的人和事物具备信心!(虽然有些绕口)简单地介绍这两个观点的关系:1、外部事物给我们带来的安全感:我们通过稳定的工作,稳定的收入、人脉,个人能力等资源优势提高自己的生活品质的时候,也增强了我们面对不确定风险和困难的能力!这是安全感的来源和保障之一。2、内心的信心:外部资源给我们增强了应对风险的能力,同时也可以增强我们面对生活的信心。让我们打心里坚信,自己有能力面对生活,有能力追求更高品质的生活。★★★★理解,但不认同!最后我建议你能够从受害者的角度去理解自己的父母。你所需要做的仅仅是理解,而且你有权利不去认同父母的观点或作为。这样的理解可以帮助你更好的缓解内心深处的压力,面对在原生家庭里遭受的痛苦,摆脱内心情绪和感受带给你的伤痛和束缚!
换句话说,5.过你不是在理解自己的父母,原谅自己的父母。而是变相的理解自己遭遇的不幸,放下内心的痛苦!
——————————我也是一个离家出走的孩子,内心面临着恐惧,焦虑不安全。双向情感障碍,让我很难和别人建立起深层次的关系。以上的话,很多的都是自己的理解和归纳,所有并不详细和全面。题主可以参考其他答主关于原生家庭、信任、安全感等关键词的解释,取长补短~虽然我们都不顺遂,但是都向往更好的生活方式!共勉!
~~~~~~~~~~~~~~~~~~~~~~~~~~~~~~~~~~~~~~~
* 文章来源于网络。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