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款《想见你》| 走出内心的孤岛,勇敢做自己吧-亲子教育心理学

爆款《想见你》| 走出内心的孤岛,勇敢做自己吧-亲子教育心理学

文:山丘心理
来源:上海山丘心理咨询工作室(ID:shanghaishanqiuzixun)

今年华语最佳,
毫无悬念是台剧《想念你》。
青春偶像加穿越悬疑,
刷新我们对落寞多年台湾剧的新认知。

剧中细腻而真实描画了那群少男少女在成长过程中必经的心路历程,
莫比乌斯环式穿越和两人共享一个身份,
就像是对我们青春期自我对话的一种隐喻。
挣扎,惶恐,暴怒,自我怀疑和毁灭的冲动……
无比真实,如同我们每个人藏在抽屉深处的日记本。

我们每个人都是陈韵如,
都有跟她一样的困惑与苦恼。
陈韵如站在天台喊出了她深藏已久的心声,
就像是曾经的我们想要告诉身边每个人的感受。

▼▼
一个人成长的过程中,
必然会经历一段茫然而不自知的时期。
“我是谁?”“我要做什么?”“我能做什么?
到底是应该去做旁人期待的样子,
还是去做自己想成为的样子,
与此同时,是否又拥有足够的自信,
去面对将要遇到的未知和挑战呢?

在心理学上,
称为“自我同一性”阶段。

自我同一性的整合是埃里克森的人生发展八阶段中的第五个阶段,
发生在12岁到20岁左右,正值青春期时期。

在这一阶段青少年往往感到内心有很多冲突。
我们逐渐认识到自己与父母的要求、社会的期待并不完全一样。
是应该遵循自己的内心,接受自己本来的样子去改变去成长,
还是认同父母和社会的期待?
因此不断地感到困扰和混乱。

然后我们逐渐疏远了自己的父母,
从对父母的依赖关系中解脱出来,
认识自己与他人在外表上、性格上的相同与差别,
认识自己的现在与未来在社会生活中的关系。

对原有的自我进行检验和整理,
试图形成一种新的、同一的自我,这就是同一性,即心理社会同一感。

▼▼
在心理咨询的日常工作中,
很多青少年来访者因为成绩下降、脾气变差被父母带来见心理咨询师,
这些在父母眼中的反常现象,
可能正是这些青少年处于同一性的整合期,
心理上承受的内在冲突带来的表现。

在交流中,很多青少年表达了他们对生活的怀疑和否定。

不知道学习的意义是什么,
当成绩成为和父母斗争的唯一武器,该如何找回自己对学业的动力。
但又担心学不好会让自己的人生就此走上歧途,
成为父母、社会口中的“没出息”的一类人。
……

想要做自己却又看不清真正的自己,
满腔的矛盾感受找不到出口,
冲突耗尽了太多的能量,
没有多余的力气用来完成学业,取悦自己和亲人。

有的来访者干脆进入一种“心理停滞期”,
提不起兴趣做任何事,
他们开始感到很孤独,
而那种强烈的情感和情绪,无法言说,
更是无人倾听。

成长的过程必须自己去经历和跨越,
只有勇敢的去认识自己,
他们才能真正完成这一阶段的心理发展任务,
用最真实的自己去面对潮起潮落的复杂人生。

身边的亲人和朋友,包括咨询师,
也许仅仅给到他们不带评判的倾听,不带要求的陪伴,
相信每个青少年都能以自己的力量,
找到自己。

▼▼
我们的社会环境中,
每一个处在青春期的孩子,
都逃不过繁重的学业压力和现实而残酷的竞争。
喘息之间,
是否能够拥有足够的心理空间和自我时间,
来完成自我同一性的整合过程呢?

的确,很多人没有这个机会。
我们周边甚至已为人父母的成年人,
仍停留在这一阶段,
茫然不知自己每天忙忙碌碌意义何在。
他们让自己无限制地延续着心理年龄青春期,
这种同一性混乱会表现在其事业、人际、两性、家庭等各个方面。

有些人,在事业家庭双丰收之后,依然感到人生无趣又无味,
而那些在青春期叛逆过、挣扎过,也许被视为“离经叛道”的人,
随着人生阅历的拓展和丰富,
得到了快活、满足、自在的人生。

剧中的陈韵如最终找到了和自己和谐相处的方式。

也许我们都该停下来问一问自己了,
在人生的这个阶段,交过什么样的答卷。
只有真正的认清自己,悦纳自己,
才能开始好好享受人生。

作者简介:上海山丘心理咨询工作室(公众号id:shanghaishanqiuzixun),全程督导,专业有效,伴您共度一段人生旅程。

排版:小鲸鱼 八角亭

~~~~~~~~~~~~~~~~~~~~~~~~~~~~~~~~~~~~~~~
* 文章来源于网络。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版权声明:
作者:穆妈妈
链接:https://www.qinzitree.com/2021/12/2171.html
来源:亲子树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