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疑馆 | 23岁男生既过分依赖又总控制妈妈,怎么办?-亲子教育心理学

答疑馆 | 23岁男生既过分依赖又总控制妈妈,怎么办?-亲子教育心理学

by 壹心理优秀答主们

高中时就爱不停地喊妈妈,说要找和妈妈以前在一起的感觉。现在二十几了,还总是不停地让妈妈陪着他,指使妈妈给他拿东西等等。妈妈怎么累、烦、叫喊都没有用。妈妈不答应他会非常气愤。晚上让妈妈走了,又来回叫回去很多次。完全不能独立,是巨婴。到了现在这个程度,非常难办了。

抹茶味的百奇:优质答主
ta的主页

你给的词很形象的定义了他作为一个成年人却过于依赖妈妈的行为“巨婴”。而这种行为模式的形成说到底也离不开成长过程中父母的教育方式的缺陷,他能做的事非要替他去做。他需要经历的,非要帮他去挡。最后发现,他已经无法真正的达到和年纪相对于的成熟和独立了。

不知道是不是独生子女,所以才会过于宠爱,由着孩子的性子,惯着孩子。父母大都知道溺爱孩子有害,但却分不清什么是溺爱,更不了解自己家里有没有溺爱。

被过度宠溺的孩子,由于长期被溺爱包围,根本不知道为人着想。不会将心比心,不会站在他人角度考虑问题,一切以自我为中心,最直接的后果就是骄横,家长一切都让步,要求一切都满足,错误地认为世界都围着他打转,就会出现“高中时就爱不停地喊妈妈,说要找和妈妈以前在一起的感觉。现在二十几了,还总是不停地让妈妈陪着他,指使妈妈给他拿东西等等。妈妈怎么累、烦、叫喊都没有用。妈妈不答应他会非常气愤。晚上让妈妈走了,又来回叫回去很多次”这样让人有点难以接受的现状。

这样的后果可不局限在造成妈妈无法拥有自己的个人空间和生活,对于他自身来说,也会造成面对实际社会受挫能力低,稍有挫折就会打击到他的自信心的窘境。最后在出社会要面对工作的,却无法像真正的男人一样承担起养家的责任。

有太多的巨婴,最终的终极形态是把啃老当作理所当然,心安理得地拒绝长大。不过形成这样的人格显然脱离不了关系的另一方母亲的一些养育方式的因素。这里面要涉及到一个概念就是依赖共生。

所谓的依赖共生指的是由于身体或心理的一些缺陷,而不能照顾自己,转而尽情地依赖另一方,而另一方成全或者享受对方的这种依赖,对对方进行过分的、强制的照顾,从中获得“被需要”的价值感、以及替对方做决定的掌控感时,那他们就建立了依赖共生的关系。

这样家庭的母亲她们一边抱怨指责孩子,一边又不断地照顾孩子的生活起居。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很多妈妈的潜意识里并不希望孩子有太过独立自主的能力,这样她们就可以把孩子绑在自己的身边,享受照顾“弱者”的高价值感,以及“一切都是她说了算”的权威感。我们社会流行的妈宝男的养成,其实就是典型的依赖共生关系的体现。

这就需要让他开始一个漫长而艰辛的独立过程,最关键的就是学习在情绪上不依赖,然后能学会享受自己独处的空间, 从内心接受拥有独立内心和人格的人,是任何挫折都无法真正打败的这样的观念。要让他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无论他人能给你带来多少帮助,你也要始终拥有独立的自我。

同时作为妈妈也要重新建议自己的边界感,只有主动树立好边界,直面困难,才能走出依赖共生的关系建立心理边界,最简单也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说“不”。虽然相比一味地宠溺、一味地满足孩子的依赖,划定边界果断的拒绝他过度依赖的要求会造成一定的埋怨和情绪的起伏,但是为了打破这种不健康的依赖关系,就需要坚决的态度。多次表明妈妈自己的底线的时候,再让他在自己情绪出现对抗的时候会采取合适的方式疏导,那么就会直面痛苦摆脱依赖,实现真正的成长了。

小東老师:心理学不能改变世界,但它可以让你更爱自己。
ta的主页

楼主您好!

从您的描述来看,这种“心理发展停滞”的问题还是很严重的,如您所说:到了现在这个程度,非常难办了。

目前来看情况比较复杂,根据已有信息可以往依赖型人格障碍方面进行深入的探索:

依赖型人格源于人类发展的早期。幼年时期儿童离开父母就不能生存,在儿童印象中保护他、养育他、满足他一切需要的父母是万能的,他必须依赖他们,总怕失去了这个保护神 。这时如果父母过分溺爱,鼓励子女依赖父母,不让他们有长大和自立的机会,以致久而久之,在子女的心目中就会逐渐产生对父母或权威的依赖心理,成年以后依然不能自主 。缺乏自信心,总是依靠他人来作决定,终身不能负担起选择采纳各项任务 、工作的责任,形成依赖型人格 。
但是如果想要确诊的话,还需要收集更多的信息。

还有一种可能就是“退行”。退行是指人在受到挫折或面临焦虑、应激等状态时,放弃已经学到的比较成熟的适应技巧或方式,而退行到使用早期生活阶段的某种行为方式,以原始、幼稚的方法来应付当前情景,来降低自己的焦虑。

根据心理发展的退行和停滞(一般不用固着一词,固着指的是性心里发展力比多的固着)这两种情况的不同,治疗的方案也是不一样的。

如果是一直就是稳定的这种“黏”妈妈的行为和性格,就很有可能是心理发育停滞导致的依赖型人格。
如果是有明显“刺激源”而导致的这种情况,就很有可能是退行。

“晚上让妈妈走了,又来回叫回去很多次。”
一般来说这种分离焦虑是婴儿阶段的一种特有的心理现象,作为一个23岁的成年男人,是完全不应该出现这种情况的。

所以目前的这种情况还是比较严重的,建议进行心理咨询!

张仁军:一个普通的心理工作者。
ta的主页

23岁的男生过度的依恋妈妈,并且出现严重的行为退行,这确实是一件很让父母头疼的事情,无法理解接纳为什么明明是成年人的儿子,怎么表现出来的却像是一个小孩子。这样的情况可以从两个维度来进行分析,从儿子的角度来看,他现在过度的依赖控制妈妈,要求妈妈按照他说的去做,这也是他内心深处的需求,需要妈妈满足他,同时他也感觉到提这样的要求可以被妈妈理解接纳是可以让自己得到满足的。

这也反映出在他的内心深处曾经的成长过程中没有得到这样的关爱,比较缺乏关爱,现在需要弥补回来当初的情感缺失,只有弥补回来他的自我才可以踏实安心,才可以获得成长。从妈妈的角度来看,或许自己的某些言行助长了儿子当前的要求合理化,比如说当他依赖妈妈并且表现出强烈明显的控制行为时,妈妈并没有像对待成年男性的方式对待他,反倒是用对待未成年的儿子的方式来对待他,那么这也就无形中会让儿子觉得他在妈妈面前还是个孩子,还没有成年,那么他就用未成年人的方式来对待妈妈,提各种要求,控制妈妈,要妈妈满足自己。

而这些要求之所以没有被满足,现在才被释放出来,也是跟楼主在儿子出生后的整个成长过程中看待对待他的态度方式有关,也就是说之前妈妈是怎么对待儿子的,现在他就怎么对待妈妈,他是在用妈妈当初对待他的方式跟她交流沟通相处。巨婴的存在,往往是跟家庭环境有着很大的关系,除了上面说的之外,还有一种情况,比如父母对孩子从小过度宠溺不让孩子吃苦无条件的满足,也很容易让孩子形成过度自我为中心总是要求别人满足自己的认知思维模式,没有经历过挫折,也就缺乏对挫折的耐受能力,一点点事情都可能无法承受,受到压力也就很容易会出现退行,把所有的责任都推到父母身上。因此,要解决楼主的这个困扰,建议楼主选择合适的老师接受家庭治疗,一家三口都接受心理咨询,这样的话会比较合适一些,毕竟儿子成为巨婴是父母一直在陪伴照顾教育,出现这样的问题自然是和父母有很大的关系,同时儿子又是成年人,也需要认识并且承担自己做为成年人的责任,单单靠父母改变看待对待儿子的态度方式是不够的,他的内心现在就是一个小孩子,无法用正常成年人的理性思维对待父母,很容易受到父母的言语刺激导致思想的偏激,激怒而出现意外。

焦灼大伯(你的好帮手):优质答主
ta的主页

你好,我是焦灼大伯!Nice to answer your question!⭕️问题的根源在哪?心理退行退行,是已经正常成长的个体,在遭遇挫折后,行为举止暂时性的退化,表现为较小年龄的个体的行为特征。【题中,23岁的儿子在日常生活不断重复着指使妈妈做这做那,一些简单的事等等】⭕️退行的原因分析
精神分析理论认为,人的退行是因为思想心理上固着于孩提时代的某个点上。可能是因为某种挫折或者被抛弃等相互因素所致。【文中,没有对小孩小时候重大事件的描述,很难简单去判断什么原因。现实的原因形成也比较复杂 隐蔽】⭕️退行怎么办?
1.倾吐。可以试着和孩子沟通,让他倾诉过去的哪些点对他造成了重大影响,倾吐本事也是一种缓解。2.干预简单地说就是摆事实讲道理 帮助他启发,促使他 通过自己的领悟,认识到自己的不合理性,这也是较理想的自助。相信多和孩子交流沟通,帮助他回忆等等,祝你们能及时找到原因,加以改善。祝好!

ZHUQIANG:以人为本,共同成长 关爱一直都在!
ta的主页

很揪心看到你所说的这位妈妈的处境啊,可以看到这位妈妈还是非常关心孩子的未来发展的,因为已经成年到了可以独立生活的时候了,但是这个男生的依赖似乎引起了妈妈的劳累和不安,这种依赖或许已经到达了某种临界点呢。引用Aaron Pincus爱的依赖理论:“容易陷入爱的依赖的人,往往将亲密关系包括亲情、友情等情感视为重要的人生部分。与其他人保持紧密联系,会让他们觉得安全和幸福。他们喜欢被人喜欢、被人支持.....”●二十三男生过分依赖妈妈又总在控制妈妈●高中时就爱不停喊妈妈说要找和妈妈以前●在一起的感觉现在总是不停地让妈妈陪着●指使妈给他拿东西妈怎么累烦叫喊都没用●妈妈不答应他会非常气愤晚上让妈妈走了♞又来回叫回去很多次♞完全不能独立是巨婴■■■到了现在这个程度非常难办了?这种爱的依赖需要保持某种界限,因为过度依赖可能会使他无法很好独立起来,这也会使被依赖的妈妈非常疲劳且个人时间被减少,如果这位妈妈想要做出某些改变,或许可以联合爸爸的力量,慢慢开始疏导孩子的某些依赖思维,明白现在是时候要学会自己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将来还要通过自食其力来获得自己喜欢的职业和其他需求呢。当然这种改变的过程需要循序渐进,不能突然间就给他很多突兀的改变,如果他不接受某些依赖不成立的话,可以通过代币制和鼓励的方法来强化他的独立行为,并且向他描述独立生活的好处其实有很多,为了减少某些不必要的麻烦暂时不需要给他贴上负面标签喔,父母可以给他更多的正面语言来让他看到独立生活是非常自由勇敢和顽强的事情,祝好喔。

~~~~~~~~~~~~~~~~~~~~~~~~~~~~~~~~~~~~~~~
* 文章来源于网络。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版权声明:
作者:穆妈妈
链接:https://www.qinzitree.com/2021/12/2181.html
来源:亲子树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