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疑馆 | 我爸没能抢救我妈,还不肯认错,怎么办?-亲子教育心理学

答疑馆 | 我爸没能抢救我妈,还不肯认错,怎么办?-亲子教育心理学

by 壹心理优秀答主们

我妈一年多前去世了 心源性猝死。我当时在国外上学,我爸在家里,没有叫救护车,自己送到医院去的。我真的很怨恨他,觉得他又愚蠢又不舍得花钱叫救护车又没有基本的医学常识。后来每次说到这个话题,他都要翻篇。

Jiajia:1星优质答主
ta的主页

题主的内心那种痛苦纠结我也感到心痛,外人真的很难设身处地感同身受,或许这也是你反复想和父亲争论对错的原因,通过这种反复确认要求父亲承认自己的错误来缓解这种焦虑痛苦的情绪。可是就和其他答主回答的一样,即使父亲如你所愿的承认了自己当时采取的不当措施间接的导致了母亲的离世,你是否真的就能放下,而如果你始终无法放下这样的执念,伤害的不止你的父亲也还有你。

这让我不由自主的就想起早年看的一部电影《情书》,虽然是部日本纯爱电影,但是里面有个情节真的和你所经历的事情挺相似的。

这是电影里一个看似不重要的情节,却是把电影主旨点名的关键,它让剧中对爱情对亲情有着无法释怀痛苦的角色们释怀走出了自己设立的桎梏、

【---男藤井树死掉了,女藤井树也生命垂危。
十多年前,女藤井树的爸爸在暴风雪日,因为肺炎,救护车无法及时到达,爷爷背负去医院,却因为抢救不及时死掉了,妈妈因此内心埋怨了爷爷十多年;
十多年后,女藤井树同样的暴风雪日,同样的肺炎,同样的救护车晚点,同样的爷爷背负,却最终抢救活了下来。
活下来之后,所有人得到了解脱——
妈妈和爷爷因为这件事,解开了心结,打破了十多年前的桎梏;
女藤井树也获得了新生,也许是忘记了过去那个讨厌的藤井树,也许是背负着一份爱一路同行。---】
(以上折线段落引用网络资料)

这里的爷爷的就好比你的父亲,而对爷爷抱着埋怨心态十多年的就仿佛是当下的你,你希望和她一样抱着这样的心态度过十年甚至二十年么?

何况换位思考一下,你在当时的处境下,也可能由于惊慌失措而无法采取最为妥当的急救方式的,这些都是处在正常情境里的人无法意料到的,就像很多被简单的骗术欺骗的人们一样,如果不是事发突然或者在外地举目无亲六神无主,正常情况下很少有人会被很简单的骗局欺骗。

---“跟他每次说到这个话题,他都显得非常激动,甚至好几次警告我不要再提,他甚至不觉得自己有错,他说现在说这些都没有意义了,他要翻篇了。”---

你爸爸说的对,这事是要翻篇了,不管你再怎么分析下去,这样的悲剧都不会逆转了,现在的关键不是在他人而是你自己由于这个巨大的创伤引起的情绪的应激反应,你处在过于焦虑的状态里,从而对他人对自己都苛刻不宽容,这样是无法从伤悲中走出来的。

所以就要缓解这样的情绪,而不是继续深究下去。缓解情绪的办法很多,看什么适合自己,运动旅游,总之就是要把自己从这件事里抽离出来,至于父亲要怎么续弦,要找的是怎么样的人这是他的自由,如果你不调整好自己,那么接下来会直接投射自己的情绪和敌意给你父亲的伴侣,那么引发的矛盾就不局限在父女之间而且也难以调和了。

小鲸鱼24c91c:小蘑菇
ta的主页

首先抱抱你, 其次很敬佩你的坚强。在生离死别上可以做到多次复盘,真的非常不容易。1. 认识到自己为什么怨恨父亲。我相信你责备爸爸的心切,其实是想看到爸爸对自己的“过失”负责。在你的心里,是不是认为,去世的妈妈是弱者,爸爸的开私家车耽误治疗是在欺负妈妈,所以为妈妈感觉深深的不公平?你是不是觉得是爸爸间接或直接的导致了妈妈的死亡?爸爸和妈妈,就像生与死一样站在了对立面?另外,妈妈的去世对未独立成熟的孩子来讲不光是遗憾,更是功能上的缺失——你心理还未完全成熟和做好准备(因为妈妈太年轻了且没有征兆)。丧母之痛即使对中老年人(心理成熟且做了准备)都是一种难以言表的痛苦,更何况你还在上学,心理上生理上都需要妈妈这种角色存在。
从这方面来讲,你是不是责怪爸爸把你的妈妈弄丢了——觉得是爸爸让妈妈这个角色功能性完全缺失?当你去试图和爸爸讨论这件事的时候,爸爸的态度无疑造成了更强烈的怨恨。
如果之前爸爸的作为是无心的、尚可“原谅”的,那么他的故意忽视会造成更大的伤害——你不能很好的说服自己去接受这样的态度,你好像找不到理由。以上三点恶性循环,导致你心中对父亲无法释怀。2. 怎样从这种状态抽离出来?父亲是除了母亲外唯一一个你认为安全的地带、是你认为最后的支撑,所以后来你担心“和父亲的关系变得不好”,从而想换个角度谈妈妈的事情。显然父亲的反应令这种期待被打破了。我个人认为,现在最重要的是让你冷静下来。当你不去纠结爸爸是否导致了妈妈的死亡、父亲的态度对不对的时候,你就可以再去回看这个事了。这样说很绕,短暂来说,当人的心灵受到伤害严重影响到个人生活/生存时,首当其冲的是要隔离伤害源。最直接的办法是把这种伤害去除,沟通解决掉或逃避都可以,你无疑是尝试了前者,在这里或许后者更管用一点呢?我个人比较推荐你和父亲先保持一下距离,不要再联系你爸爸,在这期间你可以对爸爸怀恨在心——人拥有爱的权利,也拥有怨恨的权利,尤其是站在你的角度,换作是我,是任何人,都不可能完全不怨恨。当你接受自己的这种怨恨情绪是合理的,找到一些朋友、心理老师或其他长辈去倾诉,当你有一个能够不禁止、不反对你的这种怨恨的环境时,你发泄完所有的怨恨,会慢慢发现,掩藏在生气(怨恨)后的另一些情绪:是你失去母亲的痛苦和无助、是对这种事情发生的惋惜、甚至是你希望被父亲安慰、快速和父亲建立更亲密关系的心情。只有你把自己理顺了,才能去面对现实中与你期望不相符、又一次破坏掉你安全感的父亲。3. 在包容自己后,再尝试包容他人。总结以上,你的不安全感来源大致有三个:母爱的缺失(去世)、父爱的缺失(态度不好)、和父母关系状态的缺失(认为父亲对母亲不负责、甚至认为父亲不足够爱母亲)。作为孩子,还是留学生,是很难精准理解和窥探到父母的婚姻质量的。我们不能盖棺定论,你父母之间“谁欠谁”、“谁爱谁”多一些。爱情是他们之间的事情,我不建议你就这一件事就牵扯到父亲对你母亲的感情是否真挚。事实上,这两件事没有必然联系。命运的巨轮划过,不是你父亲的一次失误就可以阻止的,这次得救了,下次呢?生老病死是每个人都要承受的痛苦。事实上,你的父亲不正也在承受这样的痛苦吗?你爸爸的阅历比你多,对生死的体验比你丰富,所以他对悲伤的体验绝不比你肤浅。你父亲年纪轻轻丧失的伴偶,他的痛苦要持续很久,命运也会改变很多。

你还年轻,不必去细心呵护他,但提起一次就是一次的刺激。要承认自己的爱人是自己过失致死的,这种压力非常大,你爸爸没有像你一样的年轻、朝气蓬勃可以问责生死,他的年纪既不能敢作敢当,又不能坦然自若,让他改变相当困难。
至于你父亲的态度,他的每一次发火,其实和你的怨恨都差不多,背后隐藏了很多情绪。这至少说明你父亲非常在意你妈妈的去世——即他非常在意你妈妈。如果你在替妈妈觉得不值,则大可不必就此一件事改观对父亲的看法。人生短短几个秋,我们都相信,你的妈妈在天堂会一直爱你、她可能并不会因为父亲开车去医院而埋怨他。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原谅和被原谅,就是爱与被爱后的意义。4. 如果不可以包容父亲,则接受自己的怨恨。这一点貌似黑化,其实不是。
人作为单独的个体,长大后会渐渐离开父母,这个过程既是成熟独立的过程,也是把父母降下神坛的过程。如果考虑清楚后依然和父亲关系不好,

请你记得着是你成熟的标志:边界感的建立。
你的年龄如果已经成年,则往后和父亲就不是哺乳的关系,你和父亲的边界感逐渐形成,你们可能拥有不同的价值观,请不要为此纠结。我也曾发生过一件非常大的事,和父亲关系出现恶化,虽然现在好多了,但边界感确实比之前更强了——一些事情的发生会让你对周围的人都有更深的了解,即使明知道爸爸爱你,也还是明白表达和接受方式的出入。
了解了父亲的脾气,以后你可以知道怎么从技巧上和父亲相处。

三善:完全坦率地对待自己是人能够做的最有益的努力。
ta的主页

你好,题主,我是咨询师三善,很理解你的感受,也很同情你父亲,一个失去了母亲,一个失去了妻子,希望你们能坚强一些。三善恰恰就是一名从事心血管工作的医生,经历了很多的心脏造影,支架等。那三善告诉你,心源性猝死是很可怕的,最快的几秒钟就会死亡,根本不给抢救的机会。在当时的情况下,救护车赶到,再送入医院,并不见得比自己送去医院迅速,所以,三善觉得,这事并不能怪罪你爸,他哪会懂这些。
给题主举两个我身边的例子:

1.一天晚饭后,我接到朋友的电话,说她的老公公在家里突然人事不省,已经打120了,我马上电话指导她丈夫进行心脏按压,同时联系120医生给予全力抢救,随后我也在几分钟内就赶到朋友家,但是我们尽全力抢救了一个小时,朋友的公公也没恢复自主心跳,最后朋友的丈夫黯然说了句:放弃吧!
2.我医院同事的丈夫在单位低头找东西时突然昏倒,然后旁边同事迅速心脏按压,并拨打120,送到医院急诊科,因为是我们同事的丈夫,去了很多同事接力心脏按压,足足两个小时,也没抢救过来。
这两个案例可以说抢救的都非常及时,但是依然没有成功,所以,三善要跟题主说的是,人啊,有时候是命,不能太过执着和强求了。
另外,通过题主的描诉,都是你觉得怎么样,你认为怎么样。
题主没觉得你考虑问题都是从你的角度出发的吗?你思考问题的方式,别说是你父亲,换成任何人,我觉得都不舒服。大道理谁都懂,你父亲不可能不后悔,你不在身边,他一个人自己过,你知道他每天都是怎么过的吗?你考虑过他的感受吗?你觉得这样强加给你父亲罪名好吗?孝顺吗?
可能我话语有些难听,但是题主,你已经失去了母亲,难道你还要逼走一个父亲吗?希望题主趁早摒除那些不合理信念,与父亲今早恢复关系,未来的路很长,需要你搀扶父亲一起前行!加油?

慧娟~畅心咨询师:常常陪伴,有时安慰,更多理解
ta的主页

亲爱的,
母亲离世,是个已经发生的事实 ,事实不能改变了。

1/你的系列的反应,表示,你还处在哀伤期。情绪上不能接受这个事实 (如你所说---过不去这个坎)

2/当事情出现不好的结果的时候,”凡夫“难以面对自己的情绪,总会希望找一个人来”负责“来释放自己的无力感。也就是替罪,背锅。
比如:出现某次事故,未必是某人造成,但他恰好是经过,或者有点关联,人们就会理直气壮的把自己的愤怒转移到这个人的头上。(社会新闻很多这类事件,包括电影里也常常出现)

为何说”凡夫“呢?是因为大部分人都会有这样的心理机制。是未对自己情绪有所觉察,并且心理上需要成你长的人,(不是贬低你,这类人占社会群体90%)。

你一直责怪父亲,还让他承认是他自己的错,其实就是这样的心理机制。对于母亲离世的无力感 ,需要有代罪者。

如果父亲承认了,能改变事实吗?只不过让他承受了你的情绪,并且加一份罪疚感。(而罪疚感的动力就是---破坏现有的---谢罪)
父亲难以承受,所以他的反应是”……他都显得非常激动,甚至好几次警告我不要再提,……他要翻篇了。

3/你需要的:情绪上安慰,正视哀伤。

4/与父亲有情绪上的支持---我失去了母亲,我现在的亲人,只有你,我的父亲。我需要这份亲情,我需要得到你的安慰,我也愿意安慰你--因为我们 亲人。

你已经在这里提问了,那就是转机,请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帮助处理哀伤。

Juner.S:想拥抱,怎能握着拳头?
ta的主页

你好,我是Juner.S!“我真的过不去这个坎,我就是希望他意识到是他的错误导致我没有了妈妈。但我爸又坚决不认错。我感觉到自己这样争来争去是没有意义,而且导致父女关系不好,但我真的替我妈咽不下这口气。”是的,你确实没有迈过这个坎,虽然你的内心明白其中的各种原因,但是你始终无法接受!这或许,是你一直在执着于父亲承认错误这件事情吧!我们无从知晓你的父亲为什么第一反应不是叫救护车!?或许就像你说的愚蠢、不舍的花钱;或许是因为慌了神而采取的第一反应——送医院。我想,你的母亲也肯定不希望你们的父子关系恶化,不希望自己的丈夫和儿子活在煎熬之中!你的父亲也和你一样,甚至更加自责和悲伤!陪伴了自己半辈子的爱人离世,完整的家庭和感情缺失了一部分!是遗憾,是悲伤,是自责……又或者都有吧!但是,大部分中国的父亲好像注定了不能表现出脆弱,不能流露出过多的情感,更不能认错!一方面,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有承认错误的勇气!包括你我,有的错误可以轻易地得到原谅,有的错误可能是连自己都无法原谅自己的!一旦宣之于口,那么,当事人可能会感觉在刹那间失去了所有。承认错误,对于一部分人而言,意味着死亡!另一方面,传统社会思想和社会文化告诉所有人。父亲是不会放错的,父亲是权威的,孩子应该尊重和顺从自己的父亲!可事实上,我们知道父亲也会放错!我想,你需要的可以不是“父亲承认错误”!事实上,他已经在自责当中了,只是没有宣之于口。因为他是父亲!

~~~~~~~~~~~~~~~~~~~~~~~~~~~~~~~~~~~~~~~
* 文章来源于网络。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版权声明:
作者:穆妈妈
链接:https://www.qinzitree.com/2021/12/2183.html
来源:亲子树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