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民国最好的萧红,才华不输张爱玲,却一生感情坎坷-亲子教育心理学
文|芒来小姐
来源|三点一弯钩(ID:sandianyiwangou)
原文标题:她是民国最好的萧红,才华不输张爱玲,深受鲁迅赏识,爱过3个男人,却一生感情坎坷,31岁香消玉殒……
1941年,萧红在病床上,含泪写下:
“我将与蓝天碧水永处,留下那半部《红楼》给别人写了!半生尽遭白眼冷遇……身先死,不甘,不甘……”
几日后,她的人生永远停留在31岁。
她是民国四大才女之一,代表作有《生死场》,还有被选入小学课本的《呼兰河传》,鲁迅非常欣赏她。
从哈尔滨到香港,辗转一生,她写过很多字,也爱过很多人。
漂泊一生,她却从未恨过这个世界。
01童年的呼兰河
1911年,呼兰河畔大户人家张家长女出生。
但这并没有给张带来太多欢喜:重男轻女的张家,只想要一个儿子。
尤其是在弟弟出生后,就连妈妈,也把她所有的爱都给了弟弟。
父亲对她不理睬,母亲看着她没有笑脸,祖母会用细细的针扎她的手指。
(萧红,原名张迺莹,笔名萧红、悄吟等)
孤苦伶仃的童年时光,祖父是她生命里唯一的亮色。
小小的她,跟着祖父身后,祖父做什么,他就做什么。
种花、拔草、锄地……
累了,祖父就把小小的她抱在肩上。
这让多年之后的萧红,回想起那条美丽的呼兰河,脑海中自然地浮现出祖父慈祥的脸庞。
02第一次离家出走
9岁那年,母亲去世,不久祖父也走了。
继母打心眼里看不上萧红,她常常挑拨萧红和父亲的关系,这让本就不喜女儿的父亲更加讨厌萧红,对女儿动辄打骂。
“父亲打我的时候,我就在祖父的房里,一直面对着窗子,从黄昏到深夜……”
那时的萧红,常常想离家出走。
高小毕业那年,家境富裕的萧红差点辍学。
理由是父亲觉得女儿迟早是别人家的,读那么多书没用,便早早地给她定了亲,把她许给了汪家的小儿子汪恩甲。
在学校里,萧红小有名气。
她曾用“悄吟”为笔名,在校刊上发表文学作品;曾参加过学生运动,主动请缨负责宣传部分……
这一次,面对包办婚姻,萧红拼死抵抗,被父亲关了起来;
在这期间,她还为佃户,向家里人求情……
在叔叔伯伯的劝说下,父亲甚至起了杀心。
幸好有姑婶的帮助,让萧红坐着一辆拉白菜的马车,从家中逃走。
“我没有家,我连家乡都没有。”
从此,萧红永远告别了呼兰河。
03命里无缘的汪少爷
离开家独自生存的萧红,面对陌生的城市,大脑一片空白。
流浪在哈尔滨的街头,瑟瑟发抖,萧红头一次品尝到饥饿的滋味。
此时她的眼前出现一个男人,他高大帅气、文质彬彬,缓缓地向萧红伸出手:
“我是汪恩甲,仰慕多时。”
这个男人还答应,结婚以后会支持她上大学。
无依无靠的萧红,便跟着他回了家。
本以为是一桩美事,不成想,这桩婚事却遭到了汪家大哥的阻挠:
“想当初女方退婚闹得那么难看,让街坊邻居看了笑话,我汪家的门,是你想进就进,不想进就走的吗?“
性情刚烈的萧红,转手就把汪家大哥告上了法庭。
未曾想到,为保家族体面,懦弱的汪恩甲承认自己主动解除婚约。
但汪恩甲心里还是爱萧红的,既然家族不同意:那就我们就私奔吧。
他们住在一家破烂的小宾馆里,账赊了再赊,二人却恩爱如初,萧红甚至怀了汪恩甲的孩子。
本以为会一直这样,等孩子生下来,他们会有安稳的家。
然而一个早上,汪恩甲离开了,再也没有回来。连同整个汪家,全都消失在了东北大地。
汪恩甲不爱萧红吗?
不,很爱。
否则也不会为了她离家出走。
只不过,比起爱萧红,他更爱他自己。
04最好的年华,遇见最好的萧军
汪恩甲的离去,让萧红再一次陷入孤苦无依。
她孤身一人守在旅馆里,隐隐听说催债的人要把她卖到妓院。
为了自救,她给报社写了一封信。
正是这封信,让她遇见生命中最重要的男人,萧军。
从此以后,萧军常常来看她,给她带来钱和食物。
天公作美,一场大雨,哈尔滨发了大水,萧红就这样跟着萧军逃了出来,从此获得了自由。
两个进步青年之间的情愫就这样开始了。
在萧军的鼓励下,萧红开始写作;在萧军的陪伴下,萧红走出来失子的悲痛。
他们的文章在当时总能引起轰动,为逃命,他们一路向南,去过北平,去过山西。
萧红为萧军写了很多诗歌:
“三郎,我并不残忍,只喜欢看你立起来又坐下,坐下又立起。”
乱世里,他们是彼此的依靠。
05遇见恩师鲁迅
1934年10月,萧红和萧军来到上海投奔鲁迅。
爱才如命的鲁迅非常欣赏萧红,鲁迅不仅时常接济萧红萧军,还亲自为萧红改稿子,并介绍他们认识左翼作家胡风等。
萧红特别爱去鲁迅家串门,和鲁迅妻子许广平一起包包饺子。
成熟且稳重的鲁迅宛如萧红理想的父亲。
由于从小没有感受过父爱,萧红特别珍惜和鲁迅相处的每分每秒,连穿一件新衣裳,也要给鲁迅评价一番。
她写了许多关于鲁迅的文章,鲁迅的笑声、走路的样子、说过的话……事无巨细,一一记录下来。
鲁迅也格外偏爱萧红。
他牙口不好不爱吃饼,萧红做的饼子,却要多吃几块;
他不爱评价别人的衣服,萧红穿的衣裳,却要认真评价几番;
许广平打扮萧红不好看,他会直说:你不要那样装她。
坊间甚至有传言,称鲁迅和萧红之间有暧昧。
但不可否认的是,经过鲁迅的指点,萧红的文章很快大放光彩,萧红的名气甚至超过萧军。
06丈夫家暴出轨,她远走日本
但萧军和她的感情,却在这期间急速恶化。
萧军脾气日渐暴躁,甚至动手打萧红。
有一次两人参加聚会,萧红脸上带伤,朋友问怎么回事,萧红搪塞说:自己不小心碰到墙上了。
萧军大为恼火:干嘛要替我隐瞒?是我打的!
后来,萧军出轨萧红的闺蜜。
面对萧军的道歉和挽留,萧红不为所动,坚决地一走了之。
面对生活的挫折,萧红从未真正有勇气面对,和小时候一样,她只知道拼命地逃离,远走他乡。
在她理想的生活里,不存在伤害与被伤害。
为了寻找到理想的安稳生活,她把鞋底磨穿。
可这样的地方真的存在吗?
07嫁给端木蕻良
人生逆旅中,告别常常猝不及防。
萧红回来了,有人说为了悼念鲁迅,也有人说是原谅了萧军。
毋庸置疑的是,回来之后的萧红又重新和萧军在一起了,并怀上了萧军的孩子。
她写了很多文章悼念恩师。
她又重新拿起笔开始创作,时而和朋友聚聚会。
然而,上海沦陷了。
国将不国,何谈安稳?
所有人都决定,撤退到重庆,唯有萧军,因为年少时习武,决定北上前线。
此时,端木蕻良向萧红求婚了。
他在幸福家庭出生长大的端木,就像一抹暖阳,他温柔、细致,爱慕萧红的才华。
在武昌的饭店里,他给了萧红办了一场婚礼。
相传萧军回来过,可萧红没有跟萧军走。
萧红嫁给了端木蕻良。
在重庆的日子里,他们没有住所,只能借住朋友家。
但风雨飘摇的重庆哪有那么多房子呢?
他们不得不分开,甚至萧红分娩时,端木蕻良都不在她身边,萧红依然在活在孤独无依中。
后来他们辗转来到暂时出于和平之中的香港,端木蕻良谋得一份体面的差事,夫妻俩终寻到一片乐土。
可萧红的性格过于敏感,端木蕻良却像一个长不大需要照顾的孩子,小夫妻俩的生活矛盾不断,终日争吵。
据说她还试图联系过萧军,但迢迢千里,不得音讯。
从北向南,一路辗转。
可内心缺少安全感,哪里会是安稳家园?
08最后的日子
1940年,在香港,萧红写下《呼兰河传》等多部杰出作品。
她在《呼兰河传》里写了一个寡妇,常年卖豆芽,一年夏天独子掉到河里淹死了,一时间整城百姓无比同情她,但一瞬人们就忘记了。
除了寡妇本人还在悲痛,百姓们依然继续过自己的生活,寡妇悲痛疯了,她看着百姓们机械麻木的过着自己的日子,也继续卖起了豆芽,一天复一天。
在这个没有希望的世上,活着已无希望,寡妇可以为了活着而活着,萧红却不行,她是一个活着全靠一口气的人,希望破碎了,生命怎么也无法往前走。
1942年,1月22日,31岁的萧红病逝。
临终前,陪伴她的还有友人骆宾基。
一个东北女孩,最后永远留在了南方。
萧红是一个传奇,人们爱把她的不幸归咎于乱世动荡,但其实她的人生本可以不这么命途多舛。
她可以听从家里安排嫁给汪恩甲,可以跟着萧军北上,可以和端木闹得不那么僵。
可不过如果选择服从,那么这个人就不是萧红。
叛逆是她,浪荡也是她,但渴望安稳的那个人也是她。
晚年时,她曾感慨,如果她身为男儿,或许人生会不一样吧。
但她错了,她这一生,始终把安稳的希望寄托在男人身上。
091911年出生的萧红你可以靠自己得到幸福
汪恩甲也好、萧军也罢,无论从端木蕻良,还是骆宾基,没有任何一个男人能给她想要的安稳。
她的父母早年对待她十分冰冷疏离,导致萧红习惯了自我压抑、自我攻击,这种感觉一直停留在萧红内心,她始终对自己抱有敌意。
人的内心满是冲突矛盾,有人向外发泄伤害他人,有人向内发泄攻击自己,萧红属于后者。
萧红潜意识里不允许自己幸福。
每当生活开始好转,一股莫名的焦虑和浮躁就会驱使她攻击自己,摧毁可能带来幸福的一切转机。
也许,父母早年的打压使得萧红不敢幸福,又或者,离家后坎坷的负面经历驱使萧红内化了消极情绪,无法维持健康、愉快、正面的体验。
一个人的眼睛看向哪里,生命就会走向哪里。
她的作品皆是凄苦,她的故事全是飘零。
一切都是潜移默化、未被察觉、习惯性的自我攻击在作祟。
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过了自我攻击这一关,一切才有可能焕然一新,我们看待事物的方式才会更上一层楼。
她在书中问自己:满天星光,满屋月亮,人生何似,为什么这么悲凉?
同样的景色,有人看到月光明亮,有人看到暮色悲凉,最终,萧红也没有实现这辈子最大的心愿,她孤单的离开人生,怀揣着满心不甘。
如果在她短暂的一生中,若有一个人能爱她,最好那个人是她自己,我想,结局或许都会不一样。
作者简介:芒来小姐,资深男女观察员,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新书《姑娘,活得大气才够精彩》全网火热销售中,51个活得大气的故事和心得,告诉你长得漂亮不如心态漂亮。本文转载自公众号:三点一弯钩(ID:sandianyiwangou)。
排版:小鲸鱼 Claire
~~~~~~~~~~~~~~~~~~~~~~~~~~~~~~~~~~~~~~~
* 文章来源于网络。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