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了许多道理,为什么仍摆脱不了原生家庭的影响?-亲子教育心理学
我们是一群扎根心理学一线的咨询师,也许没有亮眼的头衔和闪光的背景,但希望尽自己的一份力量传播心理学知识,用温暖、专业和诚信滋养每一个心灵。
本期主笔:廖奕杰
万物归因——“原生家庭”
“原生家庭”这四个字,在最近几年的心理学领域,可谓炙手可热。
作为一个心理从业者,一方面,我为心理学的普及感到开心,而另一方面,我又为很多人言必称“原生家庭”而隐隐担忧。
从精神分析的鼻祖老弗爷那里,就充满了决定论的色彩。
当然,我们并不是否认原生家庭对我们的影响,但确实于现实之中,不少人因为对于原生家庭的了解,反而对自己的行为方式心安理得,听之任之了。
关系“熔断”
在我周围就有这样的朋友,每段亲密关系都很难维系。
每次恋爱开始前,他都将自己准备发展的对象视作女神,事事带着景仰的目光,锲而不舍地苦苦追求。
可一旦双方确立关系,双方的关系过了蜜月期之后,对方在他眼中就是一路走低,比美国最近的熔断还厉害。
简直什么毛病都出来了,比如他会抱怨对方在家吃完饭不及时洗碗,放在水槽里,一扔就是一两天;或者是对方看电视吃薯片的时候把薯片渣渣掉在沙发上,一点也不尊重他的劳动成果。
这些生活中的小事举不胜举,但都能成为他吐槽的来源,到最后,小甜甜终于成为了牛夫人,两个人的关系彻底掰了。
面对这种关系周而复始的循环,几年前他还曾冥思苦想,尝试过改变自己,但直到某一天,他看了一篇关于原生家庭的文章,自此一发不可收拾,他好像找到了自己问题的根源。
“我爸妈一辈子不就是这个样子的嘛!天啦,原来是原生家庭给我造成的问题,跟我没有关系。”他好像一下子有了豁然开朗的感觉。
自此,他开始有了关于原生家庭的一些思考,并顺利地把自己亲密关系出现的问题甩锅给了自己的原生家庭。从此,他在亲密关系这条路的修炼上,越走越远。
到底是什么导致了他今天的现状呢?我个人认为原因很复杂。但有几点,是我想说一说的。
为什么我们喜欢“甩锅”
一、没有科学系统的心理学理论做支撑
现代人获取信息的方式已经越来越碎片化,大家很难真的静下心,去认真读完一本完整的书,我们更加善于断章取义,以点概面。
当我们缺少一个相对系统的知识体系时,我们是很难真正地对事物有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的。
现在很多公众号在给大家灌鸡汤,保持价值中立,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十分困难。
我想说,没有在某个领域一定系统的知识框架,哪来所谓的独立思考的能力,这也是在现在的社交某天上,我们会经常被带节奏的原因。
二、对于自我的成长缺乏耐心,希望速成
这个时代对于速度的歌颂已然太多了,深圳速度,中国速度。
但唯独在个人成长上,我们得脚踏实地地慢下来,我们自我的成长如同我们体形的塑造,都需要付出实打实的努力,我们不能期待购买了健身房的终身卡就可以维持我们的好身材,真正维持我们好身材的是我们终身良好的运动习惯。
同样,让我们的心理获得成长,需要的,是在生活中不断的实践与历练。
三、大部分人缺少一面可以照出我们人格的镜子
“我是谁?”这是所有人终极的人生问题,在探寻的路上,我们需要由他人的照见与陪伴才能更好地认知我们自己,Johari Window中,如果我们照见的各部分越一致,我们的矛盾与冲突也就越少,我们也能更坦然地去直面我们心灵深处不为人知的欲望。
因此,找到一面可以照见你的“镜子”,尤为重要。
所以,我们不是反对将问题归结于原生家庭,而是向身陷桎梏的人,点燃亮一盏灯。
生命不仅应该有过往的传承,更重要的是,生命该有他更宝贵的创造。
责任编辑:一只梨
~~~~~~~~~~~~~~~~~~~~~~~~~~~~~~~~~~~~~~~
* 文章来源于网络。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