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疑馆 | 脱离社会16年,即将被父母抛弃,该怎么办?-亲子教育心理学

答疑馆 | 脱离社会16年,即将被父母抛弃,该怎么办?-亲子教育心理学

by 壹心理优秀答主们

脱离社会16年了,除了和父母交流,平时和外界的接触顶多是收下快递,偶尔去便利店,没有现实中的朋友,勉强有一两个,但是不愿意和她们太亲近,也无法像人们眼中的闺蜜那样亲密。性格某些地方有一点点懦弱,同时也有一点点好强,碰壁了容易懊丧想不开自责甚至自我否定,十几岁的时候因为遇到了解决不了的问题新出呆在家里选择以回避的方式保护自己。一直不愿意去找工作,自卑,贪图享受,因为肥胖而害怕人际关系的冷漠和白眼,也不知道怎么面对。尝试过减肥,均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甚至收到重挫,后来干脆不积极改变了,认为不变胖就好。社会功能减退,性格孤僻,受不得委屈,对人挑剔不宽容。去年完成了本科学历,同时考了研,但是离录取分数有一定差距,准备再考一次。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家人容不下自己。母亲家的亲戚,因为羡慕嫉妒恨母亲过去对自己太好,他们生活贫困,多次鼓动母亲切断对我的经济来源,甚至要赶我出去,对面对社会感到迷茫

ZHUQIANG:以人为本,共同成长 关爱一直都在!
ta的主页

很揪心看到你现在正在面临的困境啊,这的确是非常大的潜在危机。你可能长久脱离社会,然后可能会害怕让自己变得成熟,去承担自己的责任,或许现在是时候想想这方面的事情,看看你是否有什么可以做的。我看到你有很多可做的事情,比如①和父母交流②收下快递③偶尔去便利店④去年完成了本科学历考了研准备再考一次.....这些都是你可以看到的,如果现在家人容不下你,或许可以争取更多时间让自己慢慢尝试去面对自己的人生。Ë脱离社会十六年懦弱懊丧自责Ë自卑贪图享受肥胖孤僻且挑剔Ë亲戚鼓动母亲切断你经济来源♞迷茫♞自责●如何适应新的变化也许现在让你突然去社会是很难的,但是可以把这个念头放在心上,我们成年人需要与原生家庭进行一定的自我分化,不单单是物理距离还有心理距离,在家庭与亲密关系中,一个坚持自我的人应该能够既保持个人的独立,又能与他人建立好的链接。因为自我分化程度同样代表着人际关系的成熟,我们每个人的确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成年人的一个重要品质部分是变得更加独立于父母而不是变成赖家人士或啃老族人士........虽然依赖父母依赖家庭的确很享受,但是长久下来并不踏实,也可能会出现你现在的困境哦。虽然我们的父母将永远是我们生活中的重要人物,我们可以寻求支持,但坚持自己的独立意味着能够生存和发展,而不依赖父母提供的各种形式的支持,这可能会让你更加自由呢。●逐步成熟的过程每个不成熟的想法都值得被尊重,也许父母有时候不理解我们,毕竟在他们眼里孩子永远是孩子,所以不需要争辩或者反驳,接受他们的观点做好自己的事,成熟意味着思考你的行为的后果,每当你要说或做某事时,请花几秒钟的时间考虑一下你的言语或行动的结果,同时考虑你的未来的规划。在你有时间的时候问问自己,“我的良心和理智在说什么?这会让我过得好吗?如果有人这样做对我会有什么感觉,或者如果以后我对自己有什么感觉.........”每次做出选择时都要经历此过程,这将有助于你做出更明智的决策,变得对自己负责,建议进行心理咨询,祝福你喔。ZQ

小鲸鱼安安:做一个三棱镜,折射出七彩的光。 请大家多多关注,我会认真倾听,认真回答的。
ta的主页

抱抱楼主
先来看看楼主的资源吧:

已经完成本科学历,并且希望再次考研,有一定的文化水平。

家庭经济较好,有经济支持。

能够和父母交流,有情感支持。

有一定的寻求改变的意愿

这些资源是楼主重新走入社会的基础。

然后看看楼主需要提升的地方:

外界人际交流不多

因为多次受挫和体形的原因,感到自卑,甚至导致社会退缩长达十几年

尚未做好离开家的心理准备

万事开头难,要离开这个已经待了估计三十几年的家肯定非常困难,所以说迈出家门第一步是最难的。而后,其实未必有你想象的那么难。长期呆在舒适圈中,一是让你感到自我功能下降,而是让你不在了解外面的世界,由于不了解更加加剧了你对外面世界的恐惧。

楼主说脱离社会十六年,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算起的,可能是从高中毕业吧。你一直没有尝试去找工作,显然不是你一个人的原因,而是你与父母的“共谋”。现在你感到父母容不下自己,仔细想想,父母已经将你保护在这个家中十六年了。父母可能是出于宠溺,可能是觉得家庭经济好不工作也没关系,从而年复一年,也觉得这是理所应当的。你和你的父母一起安全的呆在这个温暖的家中,你离不开父母,父母也习惯了你在。
这次父母开始有希望你到社会工作的决心,不失为一个机会。你说即将面临父母的抛弃,我认为应该转换这个说法,你即将长大,父母应该学会放手。

如何长大,是一个需要不断试错,不断探索的过程。现在的你只是在年龄上增长了,在心智上可能还停留在去年完成的本科毕业时期,也就是二十几岁。其实这样的心智年龄已经足够应付社会上大部分工作。先制定一个不用跳也能完成的目标,比如根据你的兴趣,先结交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然后慢慢地朝跳一跳也能够到的目标,比如找一份文书工作或服务性质的工作,了解自己的能力同时增加与社会的接触。之后,你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但是不要太担心,相信自己有这个能力,并且你还有一个非常好的家庭支持。当你在社会上感到非常紧张焦虑,习惯性回避,想要重回家中温暖的舒适圈时,等一等,焦虑不会无限制疯涨,而会在一定时间回落,因为我们人的生理会限制了焦虑的程度。相信一切都会慢慢好起来的。

最后推荐你看一本书,《晚熟时代:好的人生,开始于 你不在拒绝长大》。这本书是家庭心理治疗的权威王浩威老师撰写的。浩威老师的个案有很多像你这样到了该工作的时候确无法工作的人,每个人的情况都各有不同,但是浩威老师对此有更全面的理解和包容,也希望这本书可以与你有所共鸣,让你得到启发。

生命长河,如梦如风
犹如一段逆向的历程
一个挣扎的故事,一种反差的存在的
留下探索记录与轨迹

祝愿你拥有一段安好而美丽的人生!

王燕:EFT情绪取向个体和婚姻家庭咨询师

你好,感觉你蛮不容易的。同时也觉得你内在其实也有一种力量并没有放弃自己。听起来,也许本身你的性格偏内倾,内外倾并不是由我们自己选择的,也各有利弊。你对自己描述的挺清晰。也看到自己性格中的两面。有害怕,同时也有不甘心。听起来你的回避是一种保护自己的策略。十几岁也许确实当时的问题无法解决,同时,外形对于一个人,尤其是青少年真的很重要。所以,不去面对人际关系可能带来的不适,回避外界,对于当时的你也许是真的保护到了自己。只是现在,似乎这样的策略不适用了,需要增加新的策略来应对现在新的状况。不过我也看到了你曾经一直在做的努力。你尝试减肥,但是减过肥的人都知道这确实太难了。需要极大的毅力和坚持。还需要合适的方法。同时心理上的因素也要找到和解决才会有效。所以你会感觉受挫。但是也看到你可以自己安慰自己和改变心态。这也是你帮助自己的方式。你可以完成本科学历,还考研。并且不放弃。这都是你的资源和力量。并且在过去,你的这些部分都帮到了你。但是现在,因为亲戚的建议,母亲也似乎听从,让现在的状态要发生一个变化。这是让人不安和迷茫的。所以,听起来,是需要增加一些新的策略来帮助自己面对生活了。1 可以尝试接纳自己。任何行为都是有原因的。别人不理解你,因为他们并不真的了解你经历了什么。有些看似小的挫折,对于当事人就是有很大的影响。每个人的先天和后天的环境不一样。这不是你的错。所以你要先支持自己。感谢自己过去所有的努力。
2 妈妈听亲戚的也许是她很着急,想帮忙。但是也许忽略了对你的理解。需要先了解你发生了什么,给你充分的理解和内心支持。帮助你可以应对外界。才能支持你慢慢的走出去,而不是突然推出去。但是她怎么做,我们无法控制,只能尝试跟她表达我们内心的感受,跟她谈一谈。也感谢她过去提供的经济支持。
3 发现你内在的资源和力量。你现在已经不再是青少年了,你成年了,有力量了。很多东西你是有力量去面对的。可以尝试找到那个有力量的部分。这个部分会帮助你发展新的策略来面对现在和未来的状况。我们其实都是一边不安,又一边勇敢的去面对未知的。新的经验将帮助你生命更新。加油。

z人生百态:助人自助
ta的主页

您好,楼主:
从帖子中观察到了楼主的担心和焦虑。楼主担心自己如果被父母抛弃了,那么自己
如何去面对这个世界,如果被抛弃了那自己还有谁值得去信任呢?自己都被父母抛弃了
更是会让楼主产生深深的自我否定和自我怀疑。同时注意到了楼主勇敢的表达了自己的
困扰,这无疑能帮助我们能更好的认识自己。从而遇到更好的自己。

虽然现在让楼主有了些焦虑和迷茫,但这无疑也是惊醒了楼主,让自己有了自我反思
的机会,以及重新去认识和成长的机会。现在我们一起探讨一下这几个问题:

1、楼主认为自己可以一直生活在父母的庇护下吗?
2、楼主认变自己的人生,自己就真的不能负责了吗?
3、父母守护楼主,可是如果一直下去楼主如何守护自己的父母呢?所以如果是现在认识到
自己还有时间去成长,在父母最需要自己的时候自己去守护。
现在我分享我的观察,这或许能帮助楼主有更丰富的视角来认识自己。

1、内向自卑有着被忽视的天赋
我看完帖子之后,第一个印象是楼主有着很多人没有的表达能力。帖子中可以看到
楼主很清楚的表达了自己可能存在的问题。这一点真的很多人都不能做到。而第二个印象
是楼主有着很敏锐的觉察能力。楼主很清楚的知道自己的性格是怎么形成的,自己在逃避
着什么。这也是很好的能力呢?所以楼主不要让自己的这些能力淹没哦!它们需要通过你
来表达的呢。

不可否定内向和自卑会给我们带来一些痛苦,但无疑它们也会给我们带来财富。内向
自卑的人面对问题会先去看看是不是自己的问题,而不是推责。另一个就是他们有着很敏锐
的觉察能力,这份觉察能力往往能看透人或物的本质,抓住事物的核心。弗洛伊德就是从分析
自己开始的呢。所以请看到这些闪光点,它们需要楼主去细心雕琢,发挥出更大的能量哟。

2、要学会直面现实,直面曾经的创伤。
我们的痛苦往往是不能接纳现在的自己,而想要理想中的自己。可是理想中的自己,
只是在理想层,那个好看还要各方面都好的人在现实之中你又见到了几个呢?绝大多数的
人都是带着创伤,去努力生活的人。

从帖子中观察到了楼主描述到了曾经的创伤,才会让自己的性格大变。可是现在我们长大
了有更成熟的思维去面对了,而且现实也在推着我们去面对曾经的创伤。因为只有自己能对自己
负责,我们不能永远的做孩子,活在保护之下。

最重要的是自己不能面对,还可以求助呢?有条件可以找专业的咨询师,也可以通过自己去
学习和建设自己的心理力量。去补足那缺失的勇气。所以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成长上,现在我们
没有能力完全面对,但是我们可以先放放,先提升自己,活在当下。而不是活在想象中,希望
自己的问题一下全都解决,那是小孩子的思维。

3、学会自我关怀和自我接纳
楼主经历了悲伤,但楼主也无疑是幸运的。因为有好的父母,在16年的时间里,他们是不是
依然很好的对待你呢?他们更多的是希望,你自己有能力去面对自己的挑战。

帖子中观察到了楼主对其他人挑剔不宽容,这其实是楼主对于自己的挑剔和不宽容,挑剔现
实的自己,不宽容现实中的自己。而我们对自己的残忍往往是压垮我们自己的最后的一根稻草,相
反我们对自己的温柔关怀,会让我们有力量走的更远。所以学会自我关怀,学会去关注和拥抱自己
内心那个需要被呵护,被关注被关爱的小孩,陪着他们成长。治愈自己的内在小孩。

学会自我接纳,接纳自己不能改变的部分,去调整自己可以改变的部分。从而遇到更好的自己。
接纳自我,宽恕自己的不能原谅。去经营自己的优势。

最后去想想世界上有多少人从曾经走了出来了呢?自己为什么没有其他的可能呢?去回想
一下自己曾经有没有一件事有了其他的可能。加油,你自己可以的。

张仁军:一个普通的心理工作者。
ta的主页

给楼主一个拥抱!能够感觉的到楼主内心的压抑焦虑和恐惧,在家里呆了这么长的时间,已经习惯了和父母在一起生活,习惯了他们对自己的关注照顾和关爱,现在父母容不下自己,也就意味着要打破这已经形成的习惯,要自己一个人面对未知的生活,也确实是有着无法适应。只是楼主现在的实际年龄已经是一个成年人,不再是一个什么都不明白什么都不会需要被父母保护照顾爱护的小孩子,就要去做自己做为成年人需要做可以做的事情,比如参加工作结交异性恋爱结婚等等。对父母来说一方面这样做可以减轻父母的压力,他们可以不再承受保护照顾爱护楼主的责任,可以有比较充足的时间去追求自己的生活,另外一方面也是让楼主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为自己以后的生活打基础,为自己的生活承担责任。不只是他们觉得自己需要这样做,同时也认为楼主也需要这样做,一边是做为父母对子女的责任,另外一方面是做为单独的个体对自己的责任。楼主把父母这样做理解成是要抛弃自己,可见在楼主的内心对于父母过度的依恋依赖,从楼主提供的情况来看,有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是成长过程当中父母直接或者是间接造成的,但还有一部分是楼主自己的原因。在楼主一直呆在家里跟社会“脱轨的这16年里,可以说楼主的父母一直在“支持”着楼主这样生活,并且为楼主这样生活提供了很大的助力,再加上楼主在十几岁的时候遇到无法解决的事情就会呆在家里躲避自己的责任保护自己,也就会认为自己在家里可以受到保护并且不用面对现实生活的压力不用承担自己的责任,时间长了也就形成对父母的过度依恋依赖,形成这样的依恋依赖的同时,内心对自我也就更加的否定,更加的不敢和父母分离,不敢单独面对社会生活,形成一个恶性循环。长时间这样生活,楼主内心对父母的依恋依赖可以说是非常的强,对自我的认可肯定也非常的弱,形成了一个极大的反差,和父母之间的亲密关系链接的非常紧密,现在突然一下子要断开这种链接,对楼主来说确实是很突然很难理解接纳父母这样做。或许楼主没有意识到,自己并没有和社会完全的脱轨,比如自己下楼去取快递去便利店就是在跟父母分开自己一个人的情况下完成的,只不过这样的距离是在楼主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而这些活动也是楼主跟社会之间的链接,也就是说楼主是可以单独一个人去进入社会生活的,自己是具备这样单独生活的能力的。对父母来说,让女儿出去工作并不意味着就是抛弃女儿,并不意味着亲子之间的关系就不存在,只不过是以一种看不见的远距离的其他的方式存在,父母依然还是楼主的父母,对楼主的关爱依然存在,只是不再是像之前那样的方式来表达,而是用其他的方式来表达。面对这样的情况,楼主可以尝试着先跟父母谈谈,跟他们表达出来自己内心的这些想法和情感情绪,让他们更深入的认识了解楼主,理解接纳楼主当前的这些想法情感情绪,这样做可以减轻楼主内心的一部分压力,获得父母对楼主的理解接纳认可支持,可以和父母一起来面对解决这些问题,会比较轻松一些。同时建议楼主预约合适的咨询师建立系统心理咨询,一步一步的从家庭当中走出来,进入社会,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

~~~~~~~~~~~~~~~~~~~~~~~~~~~~~~~~~~~~~~~
* 文章来源于网络。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版权声明:
作者:穆妈妈
链接:https://www.qinzitree.com/2021/12/2280.html
来源:亲子树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